明清常州府刻书业与文学活动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4-18页 |
1.2.1 明代 | 第15-16页 |
1.2.2 清代 | 第16-18页 |
1.3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刻书中心的转移及常州刻书业的兴起 | 第20-27页 |
2.1 刻书中心的转移 | 第20-21页 |
2.2 以常州为代表的江南刻书中心的崛起 | 第21-27页 |
第三章 科举考试与刻书活动 | 第27-35页 |
3.1 常州府科举考试概况及繁荣的原因 | 第27-29页 |
3.2 进士与刻书及对常州府文学活动的贡献 | 第29-35页 |
第四章 家族文学与刻书活动 | 第35-47页 |
4.1 常州府望族 | 第35-41页 |
4.1.1 常州府望族概况 | 第35页 |
4.1.2 常州府望族繁盛的原因 | 第35-41页 |
4.2 无锡华氏与刻书及对常州府文学活动的贡献 | 第41-47页 |
4.2.1 无锡华氏与铜活字印刷 | 第41-43页 |
4.2.2 华氏对明清文学活动的贡献 | 第43-47页 |
第五章 文人结社与刻书活动 | 第47-54页 |
5.1 常州府文人结社 | 第47-51页 |
5.1.1 常州府文人结社概况 | 第47-48页 |
5.1.2 常州府文人结社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 第48-51页 |
5.2 复社与刻书及对常州府文学活动的贡献 | 第51-54页 |
5.2.1 复社与刻书 | 第51-52页 |
5.2.2 复社对明清文学活动的贡献 | 第52-54页 |
第六章 书院与刻书活动 | 第54-66页 |
6.1 常州府书院 | 第55-60页 |
6.1.1 常州府书院与刻书概况 | 第55-59页 |
6.1.2 常州府书院繁荣的原因 | 第59-60页 |
6.2 东林书院与刻书及对常州府文学活动的贡献 | 第60-66页 |
6.2.1 东林书院与刻书 | 第60-61页 |
6.2.2 东林书院对明清文学活动的贡献 | 第61-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 (进士刻书情况) | 第74-9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