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锌钴化合物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光催化反应机理第17-18页
    1.3 光催化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光催化材料的改性第18-20页
        1.3.1 半导体的晶面结构第19页
        1.3.2 半导体颗粒大小的影响第19-20页
        1.3.3 半导体比表面积影响第20页
    1.4 半导体催化剂改性研究第20-24页
        1.4.1 离子掺杂第21-22页
        1.4.2 光敏材料修饰半导体催化剂第22页
        1.4.3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半导体复合第22-23页
        1.4.4 表面贵金属对半导体改性第23-24页
    1.5 半导体光催化的应用第24-26页
        1.5.1 光催化分解水第24-25页
        1.5.2 降解污染物第25-26页
        1.5.3 还原CO_2第26页
    1.6 双金属氢氧化物光催化剂第26-27页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第27-30页
第二章 微波辅助热法制备Zn(OH)_2/β-Co(OH)_2半导体光催化剂第30-38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4页
        2.2.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1-32页
        2.2.2 Zn(OH)_2/β-Co(OH)_2制备第32-33页
        2.2.3 光催化剂的产氢活性评价第33-34页
        2.2.4 表征催化剂第34页
    2.3 预实验第34-38页
        2.3.1 催化反应温度的影响第34-35页
        2.3.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35-38页
第三章 Zn(OH)_2/β-Co(OH)_2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以及表征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以及表征第39页
        3.2.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9页
        3.2.2 Zn(OH)_2/β-Co(OH)_2光催化剂的制备第39页
        3.2.3 Zn(OH)_2/β-Co(OH)_2产氢性能研究第39页
        3.2.4 Zn(OH)_2/β-Co(OH)_2光催化剂的表征第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51页
        3.3.1 锌钴比例对光催化产氢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3.3.2 不同碱源对合成催化剂得产氢活性影响第40-41页
        3.3.3 不同微波反应温度对催化产氢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3.3.4 微波水热合成与其他合成法方法的对比第42-43页
        3.3.5 UV-vis对比分析第43-45页
        3.3.6 XRD分析第45-47页
        3.3.7 SEM分析第47-48页
        3.3.8 XPS分析第48-49页
        3.3.9 重复性实验第49-50页
        3.3.10 原理分析第50-51页
    3.4 本章总结第51-52页
第四章 锌钴复合物的吸附以及降解性能研究第52-64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实验以及表征第53-55页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53页
        4.2.2 Zn(OH)_2/β-Co(OH)_2复合物制备第53页
        4.2.3 ZnCo_2O_4制备第53页
        4.2.4 Zn(OH)_2/β-Co(OH)_2复合物吸附性能实验第53-54页
        4.2.5 ZnCo_2O_4降解活性试验第54页
        4.2.6 吸附样品再煅烧第54页
        4.2.7 吸附后煅烧样品降解实验第54-55页
        4.2.8 ZnCo_2O_4催化剂的表征第55页
    4.3 结果讨论第55-63页
        4.3.1 Zn(OH)_2/β-Co(OH)_2复合物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性能第55-58页
        4.3.2 ZnCo_2O_4降解活性研究第58-61页
        4.3.3 吸附-煅烧合成样品对MB的降解实验第61-63页
    4.4 本章总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4页
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6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6-78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支化聚三唑的功能化探究:自修复与金属黏结特性
下一篇:二氧化锰与二维纳米材料的复合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