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Bi2S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前言第11-12页
    1.2 纳米Bi_2S_3的性质研究第12页
    1.3 纳米Bi_2S_3的制备方法第12-15页
        1.3.1 离子液法第12-13页
        1.3.2 水热法第13页
        1.3.3 溶剂热法第13-14页
        1.3.4 回流法第14页
        1.3.5 微波合成法第14-15页
        1.3.6 电沉积法第15页
    1.4 纳米Bi_2S_3的实际应用第15-16页
        1.4.1 污水治理第15页
        1.4.2 锂离子电池第15-16页
        1.4.3 储氢材料第16页
        1.4.4 DNA检测分析第16页
    1.5 纳米Bi_2S_3的改性研究第16-18页
        1.5.1 纳米Bi_2S_3的形貌控制第17页
        1.5.2 纳米Bi_2S_3与半导体形成异质结第17-18页
        1.5.3 纳米Bi_2S_3的贵金属沉积第18页
    1.6 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第18-20页
        1.6.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19页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BiPO_4/Bi_2S_3异质结的制备和表征第20-33页
    2.1 实验部分第20-23页
        2.1.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0-21页
        2.1.2 样品的制备第21-22页
        2.1.3 样品的表征第22页
        2.1.4 样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2-2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3-28页
        2.2.1 BiPO_4/Bi_2S_3异质结的XRD表征第23页
        2.2.2 BiPO_4/Bi_2S_3异质结的XPS表征第23-25页
        2.2.3 BiPO_4/Bi_2S_3异质结的SEM和TEM表征第25-26页
        2.2.4 BiPO_4/Bi_2S_3异质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26-28页
    2.3 BiPO_4/Bi_2S_3异质结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8-29页
    2.4 BiPO_4/Bi_2S_3异质结的光催化机理研究第29-30页
    2.5 Bi_2S_3的形貌控制第30-31页
        2.5.1 反应温度对Bi_2S_3形貌的影响第30页
        2.5.2 表面活性剂对Bi_2S_3形貌的影响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BiOCl/Bi_2S_3异质结的制备和表征第33-48页
    3.1 实验部分第33-35页
        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3-34页
        3.1.2 样品的制备第34-35页
        3.1.3 样品的表征第3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5-42页
        3.2.1 水热过程对样品的影响第35-37页
        3.2.2 2 维片状BiOCl的形成机理第37页
        3.2.3 BiOCl-001/Bi_2S_3异质结的XRD表征第37-38页
        3.2.4 BiOCl-001/Bi_2S_3异质结的SEM表征第38-39页
        3.2.5 BiOCl-001/Bi_2S_3异质结的TEM表征和EDX表征第39-40页
        3.2.6 BiOCl-001/Bi_2S_3异质结的红外光谱(FTIR spectra) 分析第40-41页
        3.2.7 BiOCl-001/Bi_2S_3异质结的UV-vis吸收光谱分析第41-42页
    3.3 BiOCl-001/Bi_2S_3异质结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2页
    3.4 BiOCl-001与BiOCl-010的比较第42-46页
        3.4.1 BiOCl-001与BiOCl-010的XRD表征第43页
        3.4.2 BiOCl-001与BiOCl-010的SEM表征和TEM表征第43-44页
        3.4.3 BiOCl-001与BiOCl-010的BET表征第44-45页
        3.4.4 BiOCl-001与BiOCl-010的UV-vis吸收光谱分析第45-46页
    3.5 BiOCl-001与BiOCl-010的光催化性能对比第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制备和表征第48-57页
    4.1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制备第48-49页
        4.1.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8-49页
        4.1.2 样品的制备工艺第49页
    4.2 样品的表征手段第49-50页
    4.3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表征第50-53页
        4.3.1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XRD表征第50-51页
        4.3.2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SEM以及EDX表征第51页
        4.3.3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TEM表征第51-52页
        4.3.4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UV-vis吸收光谱分析第52-53页
    4.4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3-54页
    4.5 Bi_2WO_6/Bi_2S_3异质结的光催化机理研究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总结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用于弱主药信号药品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磁性纳米粒子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