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第12页
        1.2.2 绿色信贷对银行发展的影响研究第12页
        1.2.3 发展绿色信贷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2-14页
        1.2.4 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研究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第2章 绿色信贷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7-22页
    2.1 绿色信贷概念界定第17-19页
    2.2 环境经济学第19-20页
    2.3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页
    2.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20-21页
    2.5 企业社会责任论第21-22页
第3章 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第22-33页
    3.1 我国绿色信贷的政策与制度第22-24页
        3.1.1 发展绿色信贷的政策第22-23页
        3.1.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管理制度第23-24页
    3.2 我国绿色信贷的供给主体第24-27页
        3.2.1 政策供给者: 政府部门第24页
        3.2.2 政策和产品供给者: 政策性银行第24-25页
        3.2.3 主要产品供给者: 商业银行第25-27页
    3.3 我国绿色信贷的规模与投向第27-30页
        3.3.1 绿色信贷规模增长第27-29页
        3.3.2 绿色信贷投向集中第29-30页
    3.4 我国银行绿色信贷的产品体系第30-33页
        3.4.1 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第30-31页
        3.4.2 政策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第31-33页
第4章 我国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3-42页
    4.1 绿色信贷的评级制度和监管制度不健全第33-34页
        4.1.1 缺乏有效的绿色评级制度第33页
        4.1.2 缺乏健全的监管制度第33-34页
    4.2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剧绿色信贷信息不对称性第34-35页
        4.2.1 政府部门的环保信息系统不完善第34页
        4.2.2 商业银行忽视绿色信贷信息披露第34-35页
        4.2.3 企业环保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第35页
    4.3 地方保护主义使绿色信贷市场化程度低第35-37页
        4.3.1 政府与银行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第36页
        4.3.2 政府与银行的博弈分析第36-37页
    4.4 银行主动性差导致绿色信贷供给规模小第37-40页
        4.4.1 外部动力分析第38页
        4.4.2 内部动力的博弈分析第38-40页
    4.5 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第40-42页
        4.5.1 绿色信贷供给方分析第40页
        4.5.2 绿色信贷需求方分析第40-42页
第5章 我国兴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经验分析第42-50页
    5.1 兴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实践与成效第42-44页
    5.2 积极贯彻赤道原则第44-45页
        5.2.1 赤道原则与赤道银行第44页
        5.2.2 兴业银行贯彻赤道原则的制度体系第44-45页
    5.3 制定绿色信贷的内部规范第45-46页
    5.4 建立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第46页
        5.4.1 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第46页
        5.4.2 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第46页
        5.4.3 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管理流程第46页
    5.5 创新多元化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第46-48页
        5.5.1 覆盖多领域的“8+1”绿色信贷模式第47页
        5.5.2 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第47-48页
    5.6 加强与国内国际的多方合作第48-50页
第6章 我国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建议第50-60页
    6.1 政府推动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0-54页
        6.1.1 细化绿色信贷的法律规定第50-51页
        6.1.2 优化支持绿色信贷的服务职能第51-52页
        6.1.3 建立市场化的绿色信贷模式第52-53页
        6.1.4 健全环保信息披露制度第53页
        6.1.5 建立专业的绿色评级制度第53-54页
    6.2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建议第54-60页
        6.2.1 积极参加赤道原则第54-55页
        6.2.2 完善内部绿色评级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第55页
        6.2.3 加强绿色信贷的银行同业合作第55页
        6.2.4 创新普遍性与针对性结合的绿色信贷产品第55-58页
        6.2.5 形成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镇银行经营绩效与发展困境分析--以WQ村镇银行为例
下一篇: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问题与治理对策--基于国有企业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