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1.1 氰化物概况 | 第11-13页 |
1.1.1 氰化物的定义及分类 | 第11-12页 |
1.1.2 氰化物的特性及其应用 | 第12-13页 |
1.1.3 氰化物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 第13页 |
1.2 氰化物污染土壤处理方法 | 第13-19页 |
1.2.1 化学氧化法 | 第16页 |
1.2.2 光照法 | 第16页 |
1.2.3 高级氧化法 | 第16-17页 |
1.2.4 淋洗法 | 第17页 |
1.2.5 生物法 | 第17-19页 |
1.3 铁氰化物的光解研究 | 第19-21页 |
1.3.1 铁氰化物光解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1.3.2 铁氰化物紫外光解的影响因素 | 第21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7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4.3 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4.5 创新点 | 第25-27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9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9页 |
2.2 土壤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29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9页 |
2.2.2 样品预处理 | 第29页 |
2.3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9-34页 |
2.3.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2 洗提液中TOC浓度的测定 | 第30页 |
2.3.3 洗提液中阳离子浓度的测定 | 第30页 |
2.3.4 总氰化物的测定 | 第30-32页 |
2.3.5 易释放氰化物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6 总铁氰化物的测定 | 第33-34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4-39页 |
2.4.1 含氰土壤碱洗研究 | 第34-35页 |
2.4.2 土壤洗提液中氰化物的降解研究 | 第35-39页 |
3 含氰土壤碱洗效果研究 | 第39-55页 |
3.1 试验土壤基本性质分析 | 第39-41页 |
3.2 人工配制的铁氰化物污染土壤的碱洗效果研究 | 第41-49页 |
3.2.1 碱洗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搅拌时间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3 固液比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4 铁氰化物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6页 |
3.2.5 铁氰化物形态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6 土壤中阳离子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7 总有机碳TOC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 化工厂旧址土壤中氰化物的碱洗效果研究 | 第49-52页 |
3.3.1 碱洗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2 搅拌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3 固液比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4 碱洗洗提液中氰化物的降解效果研究 | 第55-63页 |
4.1 氰化物紫外光降解研究 | 第55-58页 |
4.1.1 铁氰化物紫外光降解研究 | 第55-57页 |
4.1.2 紫外光解对化工厂旧址土壤中氰化物的降解 | 第57-58页 |
4.2 UV-H_2O_2法对洗提液中氰化物的降解效果研究 | 第58-61页 |
4.2.1 UV-H_2O_2法对人工配制的铁氰化物土壤洗提液中氰化物的降解 | 第58-60页 |
4.2.2 UV-H_2O_2法对化工厂旧址土壤洗提液中氰化物的降解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3-67页 |
5.1 结论 | 第63-65页 |
5.2 建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和获批的专利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