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4-36页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14-15页 |
二、关键概念界定 | 第15-2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23-31页 |
四、主要研究内容、方法、资料 | 第31-34页 |
五、创新点与难点 | 第34-36页 |
第一章 中国近代外交学学科的建制化 | 第36-65页 |
第一节 外交专门化:中国近代外交分科思想的萌发 | 第36-44页 |
第二节 传播与移植:西方国际关系学与近代中国 | 第44-57页 |
一、西方国际关系学的建立与早期理论嬗变 | 第44-47页 |
二、西方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移植 | 第47-57页 |
第三节 学科初创:外交学在中国现代学院中的兴起 | 第57-65页 |
第二章 中央政治学校外交学系的创立与沿革 | 第65-89页 |
第一节 以英法为榜样:中央政治学校外交学系的创立 | 第65-75页 |
一、从中央党务学校到中央政治学校 | 第65-70页 |
二、中央政治学校外交学系的创立 | 第70-75页 |
第二节 中央政治学校外交学系功能定位与学制改革 | 第75-89页 |
一、中央政治学校外交学系功能定位 | 第75-78页 |
二、“芷江风潮”与学制改革 | 第78-85页 |
三、改制国立与“拒蒋风潮” | 第85-89页 |
第三章 中央政治学校外交学系教学活动的开展 | 第89-143页 |
第一节 教师选聘与学生招收 | 第89-105页 |
一、教师选聘:“以学识为重” | 第89-98页 |
二、学生招收:“以成绩为准” | 第98-105页 |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开展 | 第105-119页 |
一、课程设置:“倡导实用与专精” | 第105-114页 |
二、教学开展:注重“实际的需要” | 第114-119页 |
第三节 社团活动:“补正课之不足” | 第119-143页 |
一、外交研究会 | 第119-134页 |
二、外语演说辩论会 | 第134-143页 |
第四章 中央政治学校外交学系与国民政府外交部之互动 | 第143-188页 |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就业指导与实习 | 第143-153页 |
一、就业指导训练 | 第143-145页 |
二、外交部实习 | 第145-153页 |
第二节 批判与建议:实习报告之审视 | 第153-171页 |
一、实习报告:内容与形式 | 第153-156页 |
二、批评与建议:外交工作之改进 | 第156-171页 |
第三节 准入与排拒:就业去向之考察 | 第171-188页 |
一、用非所学:外交部排拒外交学系毕业生 | 第171-181页 |
二、“入部难”动因之分析 | 第181-188页 |
第五章 中央政治学校外交学系学术研究的开展 | 第188-222页 |
第一节 政校研究部与外交问题研究会 | 第188-198页 |
一、政校研究部与外交研究 | 第188-194页 |
二、外交问题研究会与外交研究 | 第194-198页 |
第二节 《外交研究》主要研究议题与成就 | 第198-222页 |
一、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研究 | 第198-202页 |
二、外交学说与理论研究 | 第202-211页 |
三、外交实务研究 | 第211-222页 |
结语 学科化进程中的民国外交学 | 第22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24-231页 |
附录 | 第231-256页 |
后记 | 第256-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