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大气评价论文

基于公众需求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估及案例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4-20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英美两国与中国空气质量标准制定过程的比较第15-16页
        1.2.2 国内外关于空气质量评估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3 国内外关于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1.3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1 技术路线与问卷设计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 公众满意度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2.1 公众满意度理论的提出第20页
    2.2 满意度指数与满意率指数的设定第20-22页
3 基于公众需求的开封市空气质量满意度评估第22-50页
    3.1 开封市自然环境状况第22页
        3.1.1 地理位置第22页
        3.1.2 气候特征第22页
        3.1.3 土地利用类型及方式第22页
    3.2 开封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22-23页
    3.3 影响开封市空气质量的因素分析第23-26页
        3.3.1 污染物排放情况第23-25页
        3.3.2 影响开封市空气质量的其他社会因素第25-26页
    3.4 问卷抽样方案的设定第26-29页
        3.4.1 问卷发放地点的确定第26页
        3.4.2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6-27页
        3.4.3 抽样方法的选取第27页
        3.4.4 抽样结果的统计第27-28页
        3.4.5 问卷的维度设计第28-29页
    3.5 问卷调查分析第29-44页
        3.5.1 开封市空气质量总体满意度分析第29-30页
        3.5.2 分区满意度值比较第30-32页
        3.5.3 不同二级指标满意度分析第32-37页
        3.5.4 公众“满意率”指标分析第37-44页
    3.6 结合被调查者背景的差异性分析第44-47页
        3.6.1 满意度值在性别差异上的表现第44-45页
        3.6.2 满意度值在教育水平差异上的体现第45页
        3.6.3 满意度值在职业差异上的体现第45-46页
        3.6.4 满意度值在年龄差异上的体现第46-47页
        3.6.5 满意度值在收入差异上的体现第47页
    3.7 本章小结第47-50页
4 开封市空气质量时空变化分析第50-66页
    4.1 开封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分析第50-52页
    4.2 开封市PM2.5 与PM10日均值浓度分析第52-53页
    4.3 开封市PM2.5 与PM10日均值浓度超标率分析第53-54页
    4.4 环境空气监测点概况第54-57页
        4.4.1 开封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布设第54-55页
        4.4.2 2013-2016 年不同监测点的缺失值率统计分析第55-57页
    4.5 开封市不同区位污染物年均值变化情况第57-59页
    4.6 监测点年际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第59-61页
    4.7 从开封市监测点分析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第61-63页
    4.8 本章小结第63-66页
5 结论第66-70页
    5.1 调查问卷分析的主要结论第66-68页
        5.1.1 城市空气质量满意度调查第66页
        5.1.2 污染源控制满意度调查第66-67页
        5.1.3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67-68页
    5.2 开封市监测点分析总结第68页
    5.3 问卷调查结果和监测点数据及环境年报和公报的对比分析第68-70页
6 政策建议第70-72页
    6.1 将时间、空间、人口暴露程度等内容纳入到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中第70页
    6.2 将满意度评估结果作为环境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第70页
    6.3 将“公众空气质量满意度”作为评估政府空气质量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第70-72页
7 创新之处及不足与展望第72-74页
    7.1 创新之处第72-73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第78-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炭对土壤营养元素与重金属溶出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建设效率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