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Li3Mg2NbO6系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及介电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LTCC的研究第10-14页
        1.2.1 LTCC的微波介电性能第10-13页
        1.2.2 LTCC的材料体系第13-14页
    1.3 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趋势第14-16页
        1.3.1 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历史第14-15页
        1.3.2 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趋势第15-16页
    1.4 锂基微波介质陶瓷第16-19页
        1.4.1 锂基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2 Li_3Mg_2NbO_6系微波介质陶瓷第17-19页
    1.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方法第21-29页
    2.1 样品制备第21-25页
        2.1.1 实验原料第21页
        2.1.2 制备设备与测量仪器第21-22页
        2.1.3 样品制备流程第22-25页
    2.2 样品分析及测试第25-29页
        2.2.1 相组成及相结构解析第25页
        2.2.2 微观形貌分析第25页
        2.2.3 密度测试第25-26页
        2.2.4 微波介电性能测试第26-29页
第三章 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制备及微波介电性能的研究第29-47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预烧温度对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第29-34页
        3.2.1 烧结特性与物相组成第29-31页
        3.2.2 微波介电性能第31-34页
    3.3 二次球磨时间对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第34-39页
        3.3.1 烧结特性第34-35页
        3.3.2 微观形貌第35-37页
        3.3.3 微波介电性能第37-39页
    3.4 烧结温度对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第39-44页
        3.4.1 烧结特性第39-40页
        3.4.2 微观形貌第40-41页
        3.4.3 微波介电性能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四章 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低温烧结及介电性能的研究第47-69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LBS掺杂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第47-52页
        4.2.1 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第47-49页
        4.2.2 微观形貌第49-50页
        4.2.3 微波介电性能第50-52页
    4.3 MBS掺杂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第52-57页
        4.3.1 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第53-54页
        4.3.2 微观形貌第54-55页
        4.3.3 微波介电性能第55-57页
    4.4 ZBS掺杂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第57-62页
        4.4.1 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第58-59页
        4.4.2 微观形貌第59-60页
        4.4.3 微波介电性能第60-62页
    4.5 B_2O_3掺杂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第62-68页
        4.5.1 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第63-64页
        4.5.2 微观形貌第64-65页
        4.5.3 微波介电性能第65-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Li_3Mg_2NbO_6系陶瓷的结构分析及改性研究第69-79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实验过程第69页
    5.3 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第69-71页
    5.4 致密度和微波介电性能第71-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碳纳米管吸附腐殖酸及其微波再生性能研究
下一篇:藻类植物生物质的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