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生物兼容性水相量子点的制备与生物偶联 | 第13-17页 |
1.2.1 生物兼容性水相量子点的制备 | 第13-15页 |
1.2.2 水溶性量子点的生物偶联 | 第15-17页 |
1.3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17-23页 |
1.3.1 量子点应用于细胞成像和生物体内成像 | 第17-19页 |
1.3.2 量子点应用于荧光免疫分析 | 第19-20页 |
1.3.3 量子点应用于生物芯片研究 | 第20-21页 |
1.3.4 量子点的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聚合物包覆-量子点荧光免疫吸附法的初步建立以及对C-反应蛋白的检测 | 第24-44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 第25-27页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3 实验方案思路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2.3.1 CRP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2 CRP探针的电泳 | 第28页 |
2.3.3 CRP探针稳定性的探索 | 第28页 |
2.3.4 CRP双夹心法的建立和实验条件的探索 | 第28-29页 |
2.3.5 棋盘法确定包被抗体与标记抗体的最佳比例 | 第29页 |
2.3.6 一步法与两步法的选择 | 第29-30页 |
2.3.7 最佳荧光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30页 |
2.3.8 CRP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30页 |
2.3.9 精密度实验 | 第30页 |
2.3.10 回收率实验 | 第30-31页 |
2.3.11 非特异性吸附检测 | 第31页 |
2.3.12 交叉干扰实验 | 第31页 |
2.3.13 真实样本检测 | 第31页 |
2.3.14 老化实验 | 第31-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2.4.1 量子点偶联CRP抗体前后的表征 | 第32-33页 |
2.4.2 CRP探针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2.4.3 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 | 第34-38页 |
2.4.4 棋盘法确定包被抗体与标记抗体的最佳比 | 第38-39页 |
2.4.5 一步法与两步法的选择 | 第39页 |
2.4.6 最佳荧光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39-40页 |
2.4.7 CRP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40页 |
2.4.8 稳定性与准确性 | 第40-41页 |
2.4.9 非特异性吸附与干扰实验 | 第41-42页 |
2.4.10 真实样本分析 | 第42-43页 |
2.4.11 酶标板(包被抗体后)的稳定性试验 | 第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包硅-量子点荧光免疫吸附法对C-反应蛋白的检测以及条件优化 | 第44-52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44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45-46页 |
3.3.1 CRP包硅-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 | 第45页 |
3.3.2 CRP探针稳定性的探索 | 第45页 |
3.3.3 探针稀释液的筛选 | 第45页 |
3.3.4 棋盘法确定包被抗体与标记抗体的最佳比例 | 第45页 |
3.3.5 最佳荧光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45-46页 |
3.3.6 最佳探针加样量 | 第46页 |
3.3.7 非特异性吸附实验 | 第46页 |
3.3.8 CRP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46页 |
3.3.9 回收率实验 | 第4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3.4.1 量子点偶联CRP抗体前后的表征 | 第46-47页 |
3.4.2 CRP探针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47-48页 |
3.4.3 探针稀释液的筛选 | 第48-49页 |
3.4.4 棋盘滴定 | 第49页 |
3.4.5 最佳反应时间的探索 | 第49-50页 |
3.4.6 探针最佳加样量的探索与非特异性吸附 | 第50页 |
3.4.7 CRP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50-51页 |
3.4.8 准确度实验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聚合物包覆-量子点荧光免疫吸附法对降钙素原的检测以及条件优化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52-53页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3.1 PCT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 | 第53页 |
4.3.2 PCT探针稳定性的探索 | 第53页 |
4.3.3 探针稀释液的选择(所添加成分的选择及不同稀释液离子强度) | 第53页 |
4.3.4 棋盘法确定包被抗体与标记抗体的最佳比例 | 第53页 |
4.3.5 最佳荧光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53页 |
4.3.6 PCT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53-54页 |
4.3.7 精密度实验 | 第54页 |
4.3.8 回收率实验 | 第54页 |
4.3.9 非特异性吸附检测 | 第54页 |
4.3.10 交叉干扰实验 | 第5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4.4.1 量子点偶联PCT抗体前后的表征 | 第54-55页 |
4.4.2 量子点标记PCT抗体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55-56页 |
4.4.3 探针稀释液的筛选 | 第56-58页 |
4.4.4 棋盘法确定包被抗体与标记抗体的最佳比例 | 第58-59页 |
4.4.5 最佳荧光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59-60页 |
4.4.6 PCT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60页 |
4.4.7 稳定性与准确度实验 | 第60-61页 |
4.4.8 非特异性吸附与干扰实验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