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确立 | 第10-13页 |
二、确立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13-22页 |
(一)传统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德国法中的公示公信 | 第13页 |
2、法国法中的特殊时效 | 第13-14页 |
3、日本法中的占有效力 | 第14页 |
(二)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1、股权的性质 | 第14-17页 |
2、股权公示的可信赖性 | 第17-20页 |
(三)确立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意义 | 第20-22页 |
三、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构成 | 第22-36页 |
(一)股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与物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 第22-24页 |
(二)股权的变动模式分析 | 第24-27页 |
(三)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 第27-31页 |
1、无权处分下的权利外观 | 第27-28页 |
2、受让人受让股权时需为善意 | 第28-29页 |
3、以合理价格转让股权 | 第29-30页 |
4、受让人已登记为股权人 | 第30-31页 |
(四)原权利人的可归责性 | 第31-36页 |
1、将本人与因作为股权善意取得先置条件的合理性 | 第32-34页 |
2、本人与因的具体适用 | 第34-36页 |
四、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效果与类型化分析 | 第36-44页 |
(一)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效果 | 第36-38页 |
(二)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类型化分析 | 第38-44页 |
1、一股二卖 | 第38-39页 |
2、名义股东擅自转让股权 | 第39-43页 |
3、股权连续多次转让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文章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