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信托、信贷法论文

对民间借贷利率民法调整价值取向的思考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9页
第2章 民间借贷基础理论第9-18页
    2.1 民间借贷的概述第9-11页
        2.1.1 民间借贷概念的内涵第9-11页
        2.1.2 民间借贷概念的外延第11页
    2.2 民间借贷的特点与作用第11-16页
        2.2.1 民间借贷的特点第11-14页
        2.2.2 民间借贷的作用第14-16页
    2.3 民间借贷利率概述第16-18页
        2.3.1 民间借贷利率的含义第16-17页
        2.3.2 民间借贷利率的特征第17-18页
第3章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现实需求及现状分析第18-25页
    3.1 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现实需求第18-21页
        3.1.1 从法学视角分析第19页
        3.1.2 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第19-20页
        3.1.3 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视角分析第20-21页
    3.2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制度的现状第21-25页
        3.2.1 利率上限的规定第21-22页
        3.2.2 民间借贷本金数额的认定第22-23页
        3.2.3 民间借贷复利的计算第23-24页
        3.2.4 民间借贷逾期利率的处理第24-25页
第4章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焦点问题探究第25-34页
    4.1 对利率上限调整后的评价第25-28页
        4.1.1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的背景第25-26页
        4.1.2 对利率上限调整后的评价第26-28页
    4.2 高利率民间借贷异化为非法集资犯罪的分析第28-29页
        4.2.1 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界限模糊第28页
        4.2.2 非法集资类型日趋复杂与多样第28-29页
        4.2.3 规范民间借贷仍然迫切需要法律规制第29页
    4.3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29-34页
        4.3.1 对于自然债务区间内借款利息的认定第30-31页
        4.3.2 对于借款本金数额的司法认定第31-32页
        4.3.3 对于民间借贷复利的计算第32-34页
第5章 完善民间借贷利率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第34-40页
    5.1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采取差异化标准第34-36页
        5.1.1 不同民间借贷形态下的利率差异化规制第34-36页
        5.1.2 不同民间借贷属性下的利率差异化规制第36页
    5.2 加快民间金融机构化进程第36-37页
    5.3 完善民间借贷风险监督体系第37-38页
        5.3.1 建立专门的民间金融监管机构第37-38页
        5.3.2 放宽民间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第38页
    5.4 明确高利率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界限第38-40页
        5.4.1 制定厘清非法集资金融法规第38-39页
        5.4.2 加强司法人员对此类案件的理解第39页
        5.4.3 加强对民间金融从业者的法制教育第39-40页
第6章 结语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控制股东债权衡平居次制度研究
下一篇: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废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