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清后期(1840~1911年)论文

黄彭年研究--以直隶时期为中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0-17页
    1 选题意义第10-11页
    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2.1 基础文献第11-12页
        2.2 研究专著第12页
        2.3 学术论文第12-14页
    3 研究思路第14-17页
        3.1 编订学术年谱,梳理生平活动第14-15页
        3.2 运用文史互证,解析重要篇目第15页
        3.3 突出直隶时期,强调实学特色第15-17页
第1章 黄彭年生平史事概述第17-26页
    1.1 家世谱系与家庭成员第17-21页
        1.1.1 家世谱系第17-18页
        1.1.2 家庭成员第18-21页
    1.2 家学渊源与家风传承第21-24页
        1.2.1 家学渊源第21-23页
        1.2.2 家风传承第23-24页
    1.3 举业仕途第24-26页
第2章 黄彭年的政治交往与学术交游第26-47页
    2.1 与政治人物的交往第26-31页
        2.1.1 曾国藩第26-27页
        2.1.2 李鸿章第27-28页
        2.1.3 胡林翼第28-29页
        2.1.4 沈桂芬第29页
        2.1.5 骆秉章第29-30页
        2.1.6 刘蓉第30页
        2.1.7 郭嵩焘第30-31页
        2.1.8 张之洞第31页
        2.1.9 丁宝祯第31页
    2.2 业师父执第31-36页
        2.2.1 萧锦忠第31-32页
        2.2.2 陶思培第32-33页
        2.2.3 贺麓樵第33页
        2.2.4 黄琮第33-34页
        2.2.5 唐树义第34-35页
        2.2.6 江忠源第35页
        2.2.7 邓瑶第35-36页
        2.2.8 窦垿第36页
        2.2.9 傅潢第36页
    2.3 陶楼学派第36-39页
        2.3.1 陶楼弟子第37-38页
        2.3.2 陶楼交游第38-39页
    2.4 友人亲属第39-44页
        2.4.1 友人第39-43页
        2.4.2 亲属第43-44页
    2.5 外国使节及学子第44-47页
        2.5.1 朝鲜使节第44-45页
        2.5.2 日本外交官和学者第45-47页
第3章 黄彭年在直隶时期的活动第47-53页
    3.1 黄彭年的方志编撰理论与实践第47-49页
        3.1.1 方志编撰理论第47-49页
        3.1.2 方志编撰实践第49页
    3.2 黄彭年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第49-50页
    3.3 对直隶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的研究第50-53页
第4章 黄彭年的学术思想与成就第53-62页
    4.1 提倡以民为本循吏儒师本色第53-54页
    4.2 关心军政要务,注重经世致用第54-58页
        4.2.1 黄彭年对于“舆地之学”的研究第54-55页
        4.2.2 黄彭年对于兵学的研究第55-57页
        4.2.3 黄彭年对于“刑名之学”的研究第57-58页
    4.3 反对门户之争,重视人才培养第58-59页
    4.4 注重域外之学,认识仍有局限第59-62页
结语第62-63页
附录第63-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孔子的成德之学
下一篇:郭东旭先生与宋代法制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