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论文--大气监测仪器设备论文

基于ARM11的大气痕量硫检测仪的研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二氧化硫检测理论与技术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7页
第二章 荧光检测二氧化硫理论第17-25页
    2.1 荧光法检测原理第17-20页
        2.1.1 荧光产生的物理机制第17-19页
        2.1.2 荧光寿命与荧光量子效率第19-20页
    2.2 单波长激发的荧光分析理论第20-23页
        2.2.1 小光束激发光的荧光理论第20-22页
        2.2.2 有限大小激发光束荧光理论第22页
        2.2.3 有限束宽激发光束的二氧化硫荧光理论第22-23页
    2.3 多波长激发的荧光检测理论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及光路气路设计第25-32页
    3.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第25-26页
    3.2 激发光第26-27页
    3.3 石英透镜第27-28页
    3.4 反应室的结构设计第28-30页
    3.5 系统气路设计第30-31页
    3.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第32-47页
    4.1 硬件系统整体设计第32-33页
    4.2 ARM11主控板电路设计第33-38页
        4.2.1 处理器介绍第33-34页
        4.2.2 电源电路第34页
        4.2.3 时钟电路第34-35页
        4.2.4 复位电路第35页
        4.2.5 通信接口电路第35-36页
        4.2.6 存储电路第36-38页
    4.3 光检测系统设计第38-41页
        4.3.1 光电倍增管第38页
        4.3.2 光电倍增管偏置电路设计第38-40页
        4.3.3 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设计第40-41页
    4.4 数据采集处理板设计第41-43页
        4.4.1 电源电路设计第41-43页
        4.4.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第43页
    4.5 系统控制模块电路设计第43-46页
        4.5.1 气体流量控制电路设计第43-44页
        4.5.2 背压检测电路设计第44-45页
        4.5.3 炉温检测电路设计第45-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WINCE应用软件设计第47-59页
    5.1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第47-49页
    5.2 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搭建第49-52页
        5.2.1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第50-52页
        5.2.2 开发平台搭建第52页
    5.3 应用软件设计第52-56页
    5.4 数据接收与处理第56-58页
        5.4.1 数据接收第56-57页
        5.4.2 数据通信协议第57-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检测结果与验证第59-67页
    6.1 硬件调试第59-61页
    6.2 数据分析处理第61-66页
        6.2.1 积分曲线分析第61-62页
        6.2.2 积分值的计算第62-63页
        6.2.3 标样拟合曲线的计算第63-65页
        6.2.4 样品浓度的计算第65-66页
    6.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7.1 总结第67-68页
    7.2 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卫星AOD资料同化对灰霾数值预报改进研究
下一篇: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评价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