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引言 | 第21-2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1.3 实验试剂与试剂盒 | 第24-25页 |
1.3.1 试剂 | 第24页 |
1.3.2 试剂盒 | 第24-25页 |
1.4 实验药材 | 第25-26页 |
1.4.1 受试药物 | 第25页 |
1.4.2 阳性药物 | 第25-26页 |
1.4.3 造模药物 | 第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35页 |
2.1 药物制备 | 第26-27页 |
2.2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 第27-28页 |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8-35页 |
2.3.1 5味山姜属中药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药效研究 | 第28-31页 |
2.3.1.1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观察 | 第28-29页 |
2.3.1.2 胃蛋白酶活力(pp)测定 | 第29-31页 |
2.3.1.3 胃组织cAMP、cGMP测定 | 第31页 |
2.3.2 5味山姜属中药对胃溃疡寒证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 第31-35页 |
2.3.2.1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TGF-α、PGE_2、EGF值测定 | 第31-32页 |
2.3.2.2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IL-8、ET、NO、TNF-α、VEGF、bFGF、PAF、NT值测定 | 第32-35页 |
2.3.2.2.1 血液样品处理 | 第32-33页 |
2.3.2.2.2 指标测定方法 | 第33-35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5-65页 |
3.1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药效研究 | 第35-42页 |
3.1.1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 第35-38页 |
3.1.2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蛋白酶活力变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3.1.3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cAMP、cGMP值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 第42-65页 |
3.2.1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PGE_2、EGF、TGF-α值的影响 | 第42-48页 |
3.2.2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PAF、NO、ET、IL-8、TNF-α、NT、VEGF、bFGF值的影响 | 第48-65页 |
3.2.2.1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ET、NO值的影响 | 第48-52页 |
3.2.2.2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IL-8、TNF-α值的影响 | 第52-56页 |
3.2.2.3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VEGF、bFGF值的影响 | 第56-60页 |
3.2.2.4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PAF、NT值的影响 | 第60-65页 |
4 讨论 | 第65-79页 |
4.1 5味山姜属中药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药效研究 | 第65-68页 |
4.1.1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蛋白活力的影响 | 第65页 |
4.1.2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cAMP、cGMP值的影响 | 第65-68页 |
4.2 5味山姜属中药对胃溃疡寒证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 第68-77页 |
4.2.1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TGF-α值的影响 | 第68页 |
4.2.2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PGE_2值的影响 | 第68-69页 |
4.2.3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EGF值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4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ET、NO值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5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IL-8、TNF-α值的影响 | 第71-73页 |
4.2.6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VEGF、bFGF值的影响 | 第73-75页 |
4.2.7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PAF值的影响 | 第75-76页 |
4.2.8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NT值的影响 | 第76-77页 |
4.3 基于中医中药理论对胃溃疡寒证的认识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9页 |
附图1 大鼠胃组织病理切片观察(HE染色,放大倍数40倍) | 第84-89页 |
缩略词 | 第89-90页 |
综述 | 第9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