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元中期龙虎山道士诗人考 | 第16-20页 |
第二章 以吴全节为代表的元中期龙虎山诗人交游网络 | 第20-46页 |
2.1 吴全节交游人物分析 | 第20-37页 |
2.1.1 北方 | 第20-27页 |
2.1.2 南方 | 第27-36页 |
2.1.3 生平不详 | 第36页 |
2.1.4 总述 | 第36-37页 |
2.2 交游特点 | 第37-39页 |
2.2.1 社会地位高 | 第37页 |
2.2.2 文化层次高 | 第37-38页 |
2.2.3 宗教民族特点 | 第38-39页 |
2.3 龙虎山道士交游广泛的原因 | 第39-46页 |
2.3.1 龙虎山道派地位隆盛 | 第39-41页 |
2.3.2 儒道精神的相互渗透 | 第41-46页 |
第三章 元中期龙虎山道士诗人群体的诗歌创作 | 第46-69页 |
3.1 与宗教相关诗歌 | 第46-51页 |
3.1.1 游仙诗 | 第46-47页 |
3.1.2 宫观山水诗 | 第47-49页 |
3.1.3 宗教事务诗 | 第49-51页 |
3.2 交游诗 | 第51-54页 |
3.2.1 黄冠同道 | 第51-52页 |
3.2.2 隐士高人 | 第52-53页 |
3.2.3 文士友人 | 第53页 |
3.2.4 晚辈后学 | 第53-54页 |
3.3 民生诗 | 第54-57页 |
3.4 上京纪行诗 | 第57-59页 |
3.5 题画诗 | 第59-63页 |
3.5.1 山水类 | 第59-60页 |
3.5.2 花鸟类 | 第60-62页 |
3.5.3 人物类 | 第62-63页 |
3.6 元中期龙虎山道士诗人群体诗歌创作的成就与特点 | 第63-69页 |
3.6.1 创作成就 | 第63-66页 |
3.6.2 创作特点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