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缘起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1 制度及制度变迁 | 第12-13页 |
1.2.2 转型 | 第13页 |
1.2.3 中国的渐进制度改革模式 | 第13-14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3.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14-15页 |
1.3.2 梯度推移理论 | 第15页 |
1.3.3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 第15-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1 历史文献查阅法 | 第20页 |
1.5.2 多学科交叉方法 | 第20-21页 |
1.5.3 定性定量结合法 | 第21页 |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制度变迁 | 第24-35页 |
2.1 城市制度变迁 | 第24-27页 |
2.1.1 劳动力制度 | 第24-25页 |
2.1.2 招商引资制度 | 第25-26页 |
2.1.3 国有企业制度 | 第26页 |
2.1.4 商品房制度 | 第26-27页 |
2.2 区域空间政策变迁 | 第27-33页 |
2.2.1 1979-1990 向东南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 | 第28-29页 |
2.2.2 1990-1999 浦东开发开放发展阶段 | 第29-30页 |
2.2.3 1999-至今西部大开发阶段 | 第30-31页 |
2.2.4 2003-至今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 | 第31-32页 |
2.2.5 小结 | 第32-33页 |
2.3 城市发展转型的制度性机制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城市转型结果及效应测度的指标体系及方法 | 第35-42页 |
3.1 中国城市转型测度的指标体系 | 第35-38页 |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5页 |
3.1.2 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5-37页 |
3.1.3 指标含义剖析 | 第37-38页 |
3.2 中国城市转型测度的数据来源 | 第38页 |
3.3 中国城市转型测度的测度方法 | 第38-42页 |
3.3.1 综合指数的计算 | 第38-40页 |
3.3.2 IDW空间插值法 | 第40-41页 |
3.3.3 多元线性回归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城市转型结果及其效应的空间分析 | 第42-66页 |
4.1 制度转型结果测度 | 第42-52页 |
4.1.1 制度转型分指标测度 | 第42-50页 |
4.1.2 制度转型综合结果测算 | 第50-52页 |
4.2 制度转型效应测度 | 第52-63页 |
4.2.1 转型效应分指标测度 | 第52-60页 |
4.2.2 转型综合效应测度 | 第60-63页 |
4.3 制度转型结果与城市转型效应的关联性分析 | 第63-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城市转型与城市规模的关联性分析 | 第66-76页 |
5.1 制度转型与城市规模的关联性 | 第66-70页 |
5.1.1 制度转型平均水平测算 | 第66-67页 |
5.1.2 制度转型与城市规模的关联性分析 | 第67-69页 |
5.1.3 国家尺度上的四大板块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5.2 转型效应与城市规模的关联性 | 第70-74页 |
5.2.1 转型效应平均水平测度 | 第70-71页 |
5.2.2 转型效应与城市规模的关联性分析 | 第71-73页 |
5.2.3 国家尺度上的四大板块的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5.3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政府因子与城市发展转型的关联性分析 | 第76-94页 |
6.1 政府因子的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 第76-77页 |
6.2 基于政府视角的制度供给水平的时空差异性分析 | 第77-89页 |
6.2.1 制度供给的分指标测度 | 第77-87页 |
6.2.2 政府因子综合测度 | 第87-89页 |
6.3 政府因子与城市转型结果的关联性分析 | 第89-91页 |
6.3.1 政府因子综合指数与制度供给的分指标关联性分析 | 第89-91页 |
6.3.2 政府因子综合指数与转型综合结果的关联性分析 | 第91页 |
6.4 政府因子与城市转型效应的关联性分析 | 第91-92页 |
6.5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7.2 创新尝试 | 第95页 |
7.3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