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市场潜能对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7页
        1.2.1 主流经济学界在产业空间分布方面的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经济集聚机制: 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第12-16页
        1.2.3 国内对于产业空间分布的研究第16-17页
    1.3 创新点与不足第17-19页
        1.3.1 本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现状分析第19-26页
    2.1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概述第19-22页
        2.1.1 长江三角洲第19-20页
        2.1.2 珠江三角洲第20页
        2.1.3 环渤海地区第20-21页
        2.1.4 中西部地区第21-22页
    2.2 我国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现状实证分析第22-26页
        2.2.1 区位商第22页
        2.2.2 数据选取与计算第22-24页
        2.2.3 基于区位商的信息产业分布现状分析第24-26页
第三章 信息产业市场潜能分析第26-40页
    3.1 市场潜能界定第26-31页
        3.1.1 市场潜能定义第26页
        3.1.2 市场潜能的计算方法与指标定义第26-28页
        3.1.3 市场潜能的结构第28页
        3.1.4 市场潜能计算结果与分布情况第28-31页
    3.2 技术潜能第31-34页
        3.2.1 技术潜能定义第31-32页
        3.2.2 技术潜能的计算方法与指标定义第32页
        3.2.3 技术潜能计算结果与分布情况第32-34页
    3.3 信息产业综合市场潜能第34-40页
        3.3.1 信息产业综合市场潜能定义第34-35页
        3.3.2 综合市场潜能的计算方法与指标定义第35-36页
        3.3.3 信息产业综合市场潜能计算结果与分布情况第36-37页
        3.3.4 信息产业综合市场潜能与区位商的综合考察第37-40页
第四章 信息产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第40-46页
    4.1 信息产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模型第40-43页
        4.1.1 信息产业空间分布模型设定第40页
        4.1.2 变量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第40-43页
    4.2 回归结果第43-44页
    4.3 结果分析第44-46页
        4.3.1 市场潜能因素第44页
        4.3.2 信息产业资本因素第44-45页
        4.3.3 信息产业劳动力因素第45-46页
第五章 市场潜能对信息产业空间分布影响的微观层面实证分析: 以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对比为例第46-56页
    5.1 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选取原因第46页
    5.2 信息产业在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空间分布现状第46-51页
        5.2.1 京津冀地区信息产业空间分布情况第46-48页
        5.2.2 长三角地区信息产业空间分布情况第48-50页
        5.2.3 两地区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的比较第50-51页
    5.3 市场潜能对两地区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第51-56页
        5.3.1 两地区信息产业综合市场潜能概况第51-53页
        5.3.2 来自中心城市综合市场潜能对两地区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第53页
        5.3.3 自身综合市场潜能对两地区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第53-55页
        5.3.4 市场潜能对两地区信息产业空间分布影响总结第55-56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第56-58页
    6.1 主要结论第56页
    6.2 对策建议第56-58页
        6.2.1 国家层面第57页
        6.2.2 地方层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投资的就业效应--基于沿海与沿边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居民消费决策过程影响因素研究--以农村网购消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