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激光空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 材料抗空蚀性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选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金属材料抗空蚀性理论研究 | 第21-2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金属材料表面的空蚀机理 | 第21-25页 |
2.2.1 机械冲击机制 | 第21-24页 |
2.2.2 热、化学腐蚀机制 | 第24-25页 |
2.3 空蚀的研究及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2.3.1 空蚀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3.2 空蚀研究表征方法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激光空化的仿真模拟研究 | 第27-44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模拟仿真理论分析 | 第28-32页 |
3.2.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28-30页 |
3.2.2 仿真模拟软件基础 | 第30-32页 |
3.3 模型建立与边界条件设定 | 第32-34页 |
3.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3.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选取 | 第33-34页 |
3.4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34-37页 |
3.4.1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34-35页 |
3.4.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35-37页 |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3.5.1 近壁面空泡溃灭射流分析 | 第37-39页 |
3.5.2 试样被作用区域压力大小分析 | 第39-40页 |
3.5.3 空化作用后试样性能变化分析 | 第40-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材料激光空化作用后的抗空蚀实验研究 | 第44-65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激光空化及空蚀实验过程 | 第44-48页 |
4.2.1 实验原理 | 第44-45页 |
4.2.2 试样制备及实验设备 | 第45-47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3 激光空化作用对铸铁表面性能的影响 | 第48-53页 |
4.3.1 激光能量和离焦量对铸铁表面形貌的作用机制 | 第49-51页 |
4.3.2 激光能量及离焦量与表面残余应力的关系 | 第51-53页 |
4.4 激光空化作用后铸铁材料超声空蚀实验研究 | 第53-57页 |
4.4.1 材料空蚀累计失重分析 | 第53-56页 |
4.4.2 材料空蚀形貌分析 | 第56-57页 |
4.5 激光能量及离焦量对铸铁抗空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7-62页 |
4.5.1 激光空化作用区域空蚀形貌分析 | 第57-60页 |
4.5.2 激光作用区域空蚀前后硬度变化分析 | 第60-62页 |
4.6 激光空化作用前后铸铁材料表面空蚀机制的研究 | 第62-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5.1 总结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