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美丽乡村的发展、标准与意义 | 第18-23页 |
2.1 美丽乡村发展进程 | 第18-20页 |
2.1.1 中国美丽乡村的发展进程 | 第18-19页 |
2.1.2 河北省美丽乡村的发展进程 | 第19-20页 |
2.2“美丽乡村的标准 | 第20-21页 |
2.3 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北戴河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 第23-35页 |
3.1 北戴河区及农村概况 | 第23-24页 |
3.1.1 北戴河区基本情况 | 第23页 |
3.1.2 北戴河区农村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2 北戴河区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 第24-27页 |
3.2.1 规划设计先行 | 第24-25页 |
3.2.2 建设示范典型 | 第25页 |
3.2.3 打造全省精品片区 | 第25-27页 |
3.3 北戴河区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 第27-32页 |
3.3.1 北戴河村——文化创意+新农村建设 | 第27-30页 |
3.3.2 费石庄村——乡村旅游特色村 | 第30-31页 |
3.3.3 西古城村——民宿小镇 | 第31-32页 |
3.4 北戴河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三个成效 | 第32-34页 |
3.4.1 人居生活和精神面貌得到改善 | 第32-33页 |
3.4.2 基础民生工程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 第33-34页 |
3.4.3 文化建设融入乡村建设之中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4.1 北戴河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 第35-38页 |
4.1.1 建设资金来源单一 | 第35页 |
4.1.2 村庄之间建设不均衡 | 第35-36页 |
4.1.3 致富力度不大 | 第36-37页 |
4.1.4 文化底蕴不足 | 第37页 |
4.1.5 建设成果与设计有差距 | 第37-38页 |
4.2 北戴河区美丽乡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4.2.1 区、镇、村经济水平不高 | 第38-39页 |
4.2.2 思想认识薄弱 | 第39页 |
4.2.3 产业化程度不高 | 第39-40页 |
4.2.4 精神文化建设不深入 | 第40页 |
4.2.5 长效管护机制欠缺 | 第40-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北戴河区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 | 第42-50页 |
5.1 推进建设资本社会化 | 第42-43页 |
5.1.1 搭建融资平台 | 第42-43页 |
5.1.2 发展公益基金 | 第43页 |
5.1.3 发挥民间力量 | 第43页 |
5.2 加强农村干部管理 | 第43-45页 |
5.2.1 加达教育培训力度 | 第44页 |
5.2.2 强化督导考核落实 | 第44页 |
5.2.3 实施干部绩效管理 | 第44-45页 |
5.3 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 第45-46页 |
5.3.1 大力发展高端农业 | 第45页 |
5.3.2 提升农村旅游业档次 | 第45-46页 |
5.3.3 促进市场化发展 | 第46页 |
5.4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 第46-47页 |
5.4.1 保护传统历史文化 | 第46-47页 |
5.4.2 改变村民落后意识 | 第47页 |
5.4.3 增加文化设施投入 | 第47页 |
5.5 探索长效管理 | 第47-49页 |
5.5.1 市场化长效管控 | 第48页 |
5.5.2 专业团队运营 | 第48页 |
5.5.3 健全管护机制 | 第48-4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