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1.2 实际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现有研究成果简评 | 第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3-15页 |
1.4.1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网络企业及价值的相关理论 | 第15-29页 |
2.1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 第15-20页 |
2.2.1 企业价值评估定义 | 第15页 |
2.2.2 企业价值评估特点 | 第15-16页 |
2.2.3 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方法 | 第16-20页 |
2.2 网络企业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2.1 网络企业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网络企业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 网络企业的特性 | 第21-25页 |
2.3.1 在要素投入方面的特性 | 第21-22页 |
2.3.2 在要素产出方面的特性 | 第22-23页 |
2.3.3 在运营方面的特性 | 第23页 |
2.3.4 成长模式方面的特性 | 第23-24页 |
2.3.5 竞争态势方面的特性 | 第24-25页 |
2.4 网络企业价值及其来源 | 第25-29页 |
2.4.1 网络企业价值及来源的分析 | 第25-27页 |
2.4.2 网络企业价值的价值链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概念及基本方法 | 第29-43页 |
3.1 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相关概念 | 第29-31页 |
3.1.1 网络企业价值评估定义 | 第29页 |
3.1.2 网络企业价值评估原则 | 第29-30页 |
3.1.3 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 第30-31页 |
3.2 网络企业价值评估常用方法 | 第31-41页 |
3.2.1 折现现金流模型 | 第31-36页 |
3.2.2 修正的市盈率模型 | 第36-37页 |
3.2.3 经济附加值模型 | 第37-39页 |
3.2.4 市值销售比模型 | 第39-40页 |
3.2.5 价格销售比率估价模型 | 第40页 |
3.2.6 市值比访问量模型 | 第40-41页 |
3.2.7 营销回报模型 | 第41页 |
3.3 上述常用评估方法的评价 | 第41-43页 |
3.3.1 理论上的改进 | 第42页 |
3.3.2 方法上的改进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改进 | 第43-55页 |
4.1 所需相关概念理论 | 第44-49页 |
4.1.1 期权定价模型 | 第44-46页 |
4.1.2 模糊评判方法原理及模型 | 第46-47页 |
4.1.3 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47-49页 |
4.2 综合的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49-52页 |
4.2.1 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指标的建立 | 第49-50页 |
4.2.2 模糊评判矩阵的建立 | 第50-51页 |
4.2.3 综合的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51-52页 |
4.3 实例应用 | 第52-55页 |
第五章 我国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的建议 | 第55-57页 |
5.1 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网络企业的独特性 | 第55页 |
5.2 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网络企业风险性 | 第55页 |
5.3 评估过程中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6.2 局限性 | 第5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注释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附录A:实证应用中的数据分析 | 第67-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