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特色 | 第13页 |
·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提升数据包捕获性能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的介绍 | 第14-35页 |
·数据包捕获流程的简介 | 第14-15页 |
·类 UNIX 系统中的数据包捕获机制介绍 | 第15-18页 |
·Linux 中的网络套接字接口 | 第16页 |
·BSD 中的BPF 过滤机制 | 第16-17页 |
·SVR4 中的数据链路提供者接口 | 第17-18页 |
·影响数据包捕获性能的因素 | 第18-20页 |
·提高数据包捕获性能的方法 | 第20-26页 |
·中断结合 | 第20-21页 |
·中断轮询结合机制 | 第21-23页 |
·零拷贝思想 | 第23-24页 |
·硬件卸载引擎 | 第24-25页 |
·提高 Linux 系统的实时性的方法 | 第25-26页 |
·对改进方法的总结与选择 | 第26页 |
·实现改进方法所需的基础知识 | 第26-34页 |
·内存映射 | 第26-30页 |
·设备驱动及设备类型 | 第30-31页 |
·进程通信机制 | 第31-33页 |
·模块化的内核编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千兆网卡的数据包捕获系统的概要设计 | 第35-45页 |
·企业网络行为监控系统的简介 | 第35-39页 |
·企业网络行为监控系统的功能简介 | 第35-37页 |
·企业网络行为监控系统的架构 | 第37-39页 |
·数据包捕获系统的性能需求 | 第39-41页 |
·数据包捕获子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41-44页 |
·数据包捕获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第42页 |
·功能模块间的同步 | 第42-44页 |
·用户接口的设计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千兆网卡的数据包捕获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5-65页 |
·千兆网卡驱动模块的设计 | 第46-51页 |
·关键数据结构的分析 | 第46-48页 |
·网卡驱动接收流程的分析 | 第48-51页 |
·网络驱动程序的修改 | 第51页 |
·内核共享缓冲区模块 | 第51-59页 |
·数据结构的建立 | 第52-54页 |
·共享缓冲区中内存的分配 | 第54-57页 |
·网卡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 | 第57-59页 |
·接口函数模块 | 第59-61页 |
·系统整体工作流程 | 第61-64页 |
·系统初始化阶段流程 | 第61-62页 |
·系统运行阶段流程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千兆网卡的数据包捕获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第65-69页 |
·测试环境 | 第65-66页 |
·测试数据的分析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全文总结 | 第69页 |
·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