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0-32页
    第一节 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女性研究第10-18页
        一、回族女性研究的文化背景第10-12页
        二、回族女性研究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第12-14页
        三、回族女性研究的困境第14-16页
        四、回族女性研究的拓展第16-18页
    第二节 论文选题的缘由、思路和方法第18-32页
        一、女人作为一个缄默的群体——回族女性文化研究的缺失第19-21页
        二、调查地域的选择第21-22页
        三、回族女性研究现状与评述第22-24页
        四、研究的理论范式及方法第24-32页
第二章 甘青宁回族社会文化的地域、人文特征第32-63页
    第一节 甘青宁回族女性社会的大文化生成背景第32-43页
        一、地缘关系第32-34页
        二、甘青宁回族社区地域分布现状与特点第34-37页
        三、甘青宁的回族社会的自然地域特征第37-41页
        四、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结构性融合第41-43页
    第二节 马家军统治时期的甘青宁社会第43-49页
        一、马家军时期的甘青宁伊斯兰社会第44-48页
        二、新中国解放至今的甘青宁回族社会第48-49页
    第三节 甘青宁回族性别人口分布第49-54页
    第四节 回族传统社会的妇女观第54-63页
        一、伊斯兰教的妇女观第54-58页
        二、中国儒家文化的妇女观第58-59页
        三、明清之际回族女性观在中国的儒化建构第59-63页
第三章 回族女性社会的婚姻文化第63-102页
    第一节 回族婚姻观念文化之探描第64-80页
        一、择偶观与择偶范式第65-72页
        二、通婚范式第72-80页
    第二节 回族婚姻的缔结与现代变迁第80-93页
        一、回族婚俗第80-90页
        二、现代回族婚嫁的丕变第90-92页
        三、回族婚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第92-93页
    第三节 回族的性文化第93-98页
        一、回族的性观念第93-96页
        二、回族的性道德第96-98页
    第四节 “一夫多妻”现象第98-102页
第四章 回族女性社会的家庭文化第102-141页
    第一节 回族女性家庭关系的倚重第102-119页
        一、回族夫妻关系在家庭地位中的变化第103-110页
        二、社会转型中的婆媳关系第110-113页
        三、亲子关系第113-115页
        四、赡养关系:回族社会的“孝”文化第115-119页
        五、回族家庭伦理道德关系第119页
    第二节 文化视角与回族女性的家庭角色定位第119-127页
        一、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角色错位和冲突第120-124页
        二、回族传统社会的家庭性别分工第124-127页
    第三节 回族妇女的家庭地位第127-135页
        一、夫妻权力和回族女性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第128-130页
        二、回族家庭的家务分工第130-132页
        三、家政决定权第132-133页
        四、家庭安全第133页
        五、家庭生活预期与评价第133-135页
    第四节 社会变革与当代回族婚姻家庭变动的思考第135-141页
第五章 回族女性社会的生育文化第141-171页
    第一节 回族计划生育工作的历程第141-149页
        一、1949-1970年,回族计划生育的初端第142-143页
        二、1971-1981年,计划生育酝酿阶段第143-144页
        三、1982-1992年,计划生育的展开第144-145页
        四、1993年以来,计划生育的良性发展第145-149页
    第二节 生育控制与回族妇女第149-154页
        一、解放前甘青宁现代医疗机构的设立第149-152页
        二、生育控制与妇女发展第152-154页
    第三节 回族的生育文化第154-165页
        一、生育观第154页
        二、回族妇女的生育决定权与生育状况第154-158页
        三、生殖健康第158-159页
        四、社会性制度和社会性别观念第159-165页
    第四节 回族生育文化的变迁第165-171页
        一、国家制度管控对回族生育文化的影响第165-166页
        二、回族地区城乡生育差别第166-167页
        三、回族城乡居民生育观念差异形成原因的分析第167-168页
        四、回族生育观念中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消长第168-171页
第六章 回族女性社会的教育文化第171-228页
    第一节 伊斯兰传统教育观及其回族女性教育第171-178页
        一、伊斯兰的教育观第171-172页
        二、多元文化建构下的回族妇女文化及教育第172-178页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甘青宁回族妇女教育第178-208页
        一、马家军统治时期甘青宁社会的教育文化第178-182页
        二、马步芳时期青海的社会教育第182-191页
        三、甘青宁回族女性教育现状第191-197页
        四、回族妇女文化教育的历史反思第197-199页
        五、甘青宁回族女性教育滞后的原因第199-208页
    第三节 女学——经堂教育的拓展与民族文化的承继第208-228页
        一、女学拓展的范例——临夏中阿女学第208-211页
        二、西宁清真女学的现状第211-214页
        三、平凉穆斯林文化培训中心第214-219页
        四、甘青宁女学兴起的原因第219-224页
        五、青甘宁回族女学的社会功能第224-228页
第七章 回族女性社会的宗教文化第228-253页
    第一节 回族女性的宗教仪式文化第228-240页
        一、宗教仪式的界定第228-229页
        二、伊斯兰宗教生活中的两性区别第229-232页
        三、回族女性的成年社会化通过仪式第232-234页
        四、宗教的强化仪式——天命五功第234-238页
        五、宗教文化映照下的性别回避禁忌第238-240页
    第二节 回族妇女宗教文化的外在表象——服饰文化第240-250页
        一、回族女性服饰观第241-243页
        二、回族女性服饰文化的主体表象——盖头第243-250页
    第三节 回族女性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第250-253页
        一、自我约束功能第250-251页
        二、文化的承继功能第251页
        三、宗教的补偿功能第251页
        四、社会交往功能第251-253页
第八章 回族女性发展与社会参与文化第253-270页
    第一节 回族女性的经济参与文化第253-259页
        一、社会性别角色定位第253-254页
        二、回族女性的就业状况第254-259页
    第二节 回族女性的政治参与文化第259-264页
        一、先进思想的萌动——女权思想冲击下的妇女参政第259-260页
        二、国家变迁对妇女发展的影响第260-263页
        三、回族女性的参政情况第263-264页
    第三节 回族女性在社会参与话语中的两难处境第264-270页
        一、制约回族女性社会参与的客观环境因素分析第264-266页
        二、制约回族女性社会参与的主体因素分析第266-270页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第270-285页
    第一节 甘青宁回族女性的文化环境与发展第270-275页
        一、回族女性文化环境面临的“贫困”与发展第270-271页
        二、回族女性文化环境的建设第271-273页
        三、文化转型与民族文化适应第273-274页
        四、文化调适第274-275页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回族女性主体意识回归与实现第275-285页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当代回族女性主体意识第275-277页
        二、当前回族女性主体意识发展出现的矛盾与困境第277-281页
        三、强化和发展当代回族女性主体意识的路径第281-285页
参考书目第285-291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91-292页
后记第292-293页

论文共2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
下一篇: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