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9页 |
1 蓝藻的概述 | 第9-10页 |
1.1 蓝藻的危害 | 第9页 |
1.2 蓝藻与环境微生物共生的方式 | 第9-10页 |
2 微囊藻主要无菌化方法及无菌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2.1 物理方法 | 第10-11页 |
2.2 化学方法 | 第11-12页 |
2.3 抗生素的使用 | 第12-13页 |
3 基因组和蓝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3.1 蓝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3.2 蓝藻基因组学研究 | 第15-17页 |
3.2.1 蓝藻结构基因组学的研究 | 第16-17页 |
3.2.2 蓝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 第17页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不同方法纯化群体铜绿微囊藻XW01的比较研究 | 第19-44页 |
第1节 常规物理方法分离纯化铜绿微囊藻XW01效果比较 | 第19-2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1.1 实验藻种 | 第19页 |
1.2 藻种培养 | 第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1 藻液中藻细胞与细菌数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 常规物理方法常规物理方法分离纯化铜绿微囊藻XW01 | 第20页 |
2.2.1 离心洗涤法 | 第20页 |
2.2.2 稀释划线法 | 第20页 |
2.2.3 超声波震荡洗涤法 | 第20页 |
2.3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 第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3.1 微囊藻培养过程中细菌含量的变化 | 第20-21页 |
3.2 常规物理方法常规物理方法分离纯化铜绿微囊藻XW01 | 第21-23页 |
3.2.1 离心洗涤除菌效果分析 | 第21-22页 |
3.2.2 稀释平板法除菌效果分析 | 第22-23页 |
3.2.3 超声波震荡洗涤法除菌效果分析 | 第23页 |
3.3 常规物理纯化方法除菌效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23-24页 |
4 讨论 | 第24页 |
第2节 抗生素处理法纯化微囊藻XW01 | 第24-39页 |
1 实验化学试剂 | 第25-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1 抗生素对XW01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2.2 XW01藻液中细菌的分离鉴定 | 第26-27页 |
2.2.1 菌种的培养 | 第26页 |
2.2.2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页 |
2.2.3 16S rDNA序列扩增 | 第26-27页 |
2.2.4 16S rDNA序列测定 | 第27页 |
2.3 分离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 | 第27页 |
2.4 抗生素除菌时间的选择 | 第27-28页 |
2.5 抗生素作用后藻的处理 | 第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3.1 五种抗生素对XW01生长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 XW01藻液中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 第31-35页 |
3.2.1 附生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 | 第31-32页 |
3.2.2 菌株PCR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3.2.3 序列分析结果 | 第33-35页 |
3.3 分离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 | 第35-36页 |
3.4 抗生素除菌时间的选择结果 | 第36-37页 |
3.5 抗生素作用后藻的处理结果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第3节 紫外(UV)照射处理法纯化微囊藻 | 第39-44页 |
1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1.1 实验室培养藻紫外(UV)照射除菌 | 第39-40页 |
1.2 阳光(UV)诱导处理 | 第40页 |
1.3 抗生素结合UV照射的除菌效果 | 第4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2.1 实验室培养藻紫外(UV)照射除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2.2 阳光(UV)诱导处理结果分析 | 第41页 |
2.3 抗生素结合UV照射的除菌效果分析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第3章 群体微囊藻XW01全基因组测序 | 第44-5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2.1 提取XW01基因组DNA | 第44-45页 |
2.2 Illumina Hiseq2000测序流程 | 第45-46页 |
2.3 序列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48页 |
2.3.1 组装 | 第46-47页 |
2.3.2 基因组组分分析 | 第47-48页 |
2.3.4 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4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8-55页 |
3.1 电泳图谱 | 第48页 |
3.2 基因组概述 | 第48-49页 |
3.2.1 测序的基本数据 | 第48-49页 |
3.2.2 测序数据的处理和结果 | 第49页 |
3.3 基因组组分分析 | 第49-51页 |
3.3.1 基因成分分析 | 第49-50页 |
3.3.2 重复序列分析 | 第50-51页 |
3.3.3 非编码RNA | 第51页 |
3.4 基因功能分析-通用功能注释 | 第51-53页 |
3.5 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本文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