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汇率制度与货币错配问题研究--以中国和印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货币错配的定义第9-10页
        1.2.2 货币错配的分类第10-11页
        1.2.3 货币错配与汇率制度选择的逻辑关系第11-13页
        1.2.4 小结第13页
    1.3 研究方法、内容以及创新点第13-15页
2 理论基础第15-23页
    2.1 货币错配与汇率制度关系的理论假说第15-18页
        2.1.1 道德风险假说第15页
        2.1.2 原罪论第15-16页
        2.1.3 害怕浮动论第16-17页
        2.1.4 累积实际货币错配论第17页
        2.1.5 高储蓄两难论第17-18页
    2.2 货币错配的测度第18-21页
    2.3 汇率制度与货币错配的相互影响机制第21-22页
    2.4 小结第22-23页
3 汇率制度变化的判断第23-37页
    3.1 识别汇率制度的方法第23-27页
        3.1.1 结构方程构建第23-25页
        3.1.2 BP检验原理第25-26页
        3.1.3 标准货币的选取及数据来源第26-27页
    3.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第27-32页
        3.2.1 人民币货币篮子的构成第27页
        3.2.2 人民币货币篮子结构突变点检测结果第27-30页
        3.2.3 人民币货币篮子权重分析第30-32页
    3.3 印度卢比汇率制度的变化第32-36页
        3.3.1 印度卢比货币篮子的构成第32-33页
        3.3.2 印度卢比货币篮子结构突变点检测结果第33-34页
        3.3.3 印度卢比货币篮子权重分析第34-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4 货币错配程度的测算第37-43页
    4.1 货币错配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第37-38页
    4.2 中国指标的测算第38-40页
    4.3 印度指标的测算第40-42页
    4.4 小结第42-43页
5 汇率制度与货币错配的相互影响第43-55页
    5.1 汇率制度与货币错配实证模型及数据处理第43-45页
        5.1.1 数据处理第43-44页
        5.1.2 模型构建第44-45页
    5.2 中国汇率制度与货币错配的实证分析第45-49页
        5.2.1 中国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5-46页
        5.2.2 中国数据的SSM模型实证结果第46-48页
        5.2.3 中国实证结果分析第48-49页
    5.3 印度汇率制度与货币错配的实证分析第49-53页
        5.3.1 印度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9-51页
        5.3.2 印度数据的SSM模型实证结果第51-52页
        5.3.3 印度实证结果分析第52-53页
    5.4 小结第53-55页
6 减少货币错配的政策建议第55-58页
    6.1 继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第55-56页
    6.2 加强外汇市场的建设第56页
    6.3 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和推进货币国际化第56-58页
7 结论及研究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第63-6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国白银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