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基于出口技术结构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数据来源 | 第14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4-1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特征 | 第16-24页 |
2.1 中俄双边贸易现状 | 第16-19页 |
2.1.1 双边贸易规模及变化趋势 | 第16-17页 |
2.1.2 双边贸易结构及变化趋势 | 第17-19页 |
2.2 中俄贸易结合度分析 | 第19-22页 |
2.2.1 贸易结合度指数概述 | 第19-20页 |
2.2.2 贸易结合度指数实证分析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中俄贸易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3.1 从绝对优势理论角度分析中俄贸易 | 第24页 |
3.2 从比较优势理论角度分析中俄贸易 | 第24-25页 |
3.3 从要素禀赋理论角度分析中俄贸易 | 第25-26页 |
3.4 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角度分析中俄贸易 | 第26-27页 |
3.5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角度分析中俄贸易 | 第2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4 中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实证分析 | 第29-42页 |
4.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第29-31页 |
4.1.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概述 | 第29页 |
4.1.2 显性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 第29-31页 |
4.2 中俄贸易的相似度指数分析 | 第31-33页 |
4.2.1 相似度指数概述 | 第31-32页 |
4.2.2 相似度指数实证分析 | 第32-33页 |
4.3 中俄贸易的专业化指数分析 | 第33-36页 |
4.3.1 贸易专业化指数概述 | 第34页 |
4.3.2 贸易专业化指数实证分析 | 第34-36页 |
4.4 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 第36-40页 |
4.4.1 贸易互补性指数概述 | 第36-37页 |
4.4.2 贸易互补性指数实证分析 | 第37-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中俄贸易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2-45页 |
5.1 政府的战略安全考虑 | 第42-43页 |
5.2 产品创新程度低 | 第43页 |
5.3 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 | 第43页 |
5.4 双边投资规模较小 | 第43-44页 |
5.5 贸易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44-45页 |
6 扩大中俄贸易的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6.1 抓住发展机遇,推动两国贸易发展 | 第45页 |
6.2 加强政府间沟通,完善双边协调机制 | 第45-46页 |
6.3 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 第46页 |
6.4 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投资合作 | 第46-47页 |
6.5 完善服务贸易体系,改善贸易软环境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