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无土栽培及其分类 | 第12-13页 |
1.1.1 无土栽培定义及其分类 | 第12页 |
1.1.2 无土栽培的特点 | 第12-13页 |
1.1.3 无土栽培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2 无机基质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内外无机基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珍珠岩在基质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3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制 | 第14-15页 |
1.3.1 营养液的矿质营养 | 第14-15页 |
1.3.2 营养液的配方 | 第15页 |
1.4 供液模式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1 国内外供液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营养液供给存在问题 | 第16页 |
1.4.3 封闭式循环供液系统的特点 | 第16-17页 |
1.5 黄瓜无土栽培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黄瓜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营养液配方的筛选 | 第19-4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2.1.3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2.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0-22页 |
2.1.4.1 营养液浓度及酸碱度 | 第20页 |
2.1.4.2 黄瓜植株形态指标测定 | 第20-22页 |
2.1.4.3 黄瓜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 第22页 |
2.1.4.4 黄瓜产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1.4.5 黄瓜生物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1.5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42页 |
2.2.1 营养液pH、EC值的聚类分析 | 第22-23页 |
2.2.2 植株生长指标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2.2.2.1 株高的回归分析 | 第23-25页 |
2.2.2.2 茎粗的回归分析 | 第25-26页 |
2.2.2.3SPAD值的回归分析 | 第26-27页 |
2.2.3 黄瓜果实品质和产量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35页 |
2.2.3.1 维生素C含量的回归分析 | 第27-29页 |
2.2.3.2 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回归分析 | 第29-30页 |
2.2.3.3 黄瓜可溶性糖含量的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2.2.3.4 黄瓜单瓜重的回归分析 | 第31-34页 |
2.2.3.5 黄瓜单株产量的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2.2.4 黄瓜生物量的回归分析 | 第35-42页 |
2.2.4.1 黄瓜果实鲜重的回归分析 | 第35-37页 |
2.2.4.2 黄瓜果实干重的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2.2.4.3 黄瓜地上部鲜重的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2.2.4.4 黄瓜根系鲜重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2.2.4.5 黄瓜地上部干重的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2.2.4.6 黄瓜根系干重的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2.3 优质数学模型优化 | 第42-44页 |
2.3.1 模型寻优 | 第42-43页 |
2.3.2 高产优质模型优化 | 第43-44页 |
2.4 讨论 | 第44-45页 |
2.4.1 单一因素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4页 |
2.4.2 肥料不同用量对黄瓜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44页 |
2.4.3 肥料不同用量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2.4.4 肥料不同用量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第45页 |
2.4.5 肥料不同用量对黄瓜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第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不同供液模式对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6-5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3.1.3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3.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6-48页 |
3.1.4.1 黄瓜植株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46页 |
3.1.4.2 黄瓜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46-47页 |
3.1.4.3 黄瓜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测定 | 第47-48页 |
3.1.4.4 黄瓜生物量的测定 | 第48页 |
3.1.4.5 黄瓜植株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 | 第48页 |
3.1.4.6 珍珠岩含水量的测定 | 第48页 |
3.1.5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3.2.1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株高的影响 | 第48页 |
3.2.2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茎粗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3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3.2.4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51页 |
3.2.5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6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外观商品性的影响 | 第52页 |
3.2.7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3.2.8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植物学性状和珍珠岩含水量的影响 | 第54页 |
3.3 讨论 | 第54-56页 |
3.3.1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2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第55页 |
3.3.3 不同供液模式对黄瓜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全文结论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表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