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sh网络煤矿井下救灾一体化平台和人员定位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井下通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2 煤矿应急救灾无线Mesh网络的构建 | 第16-28页 |
2.1 无线Mesh网络概述 | 第16-19页 |
2.1.1 无线Mesh网络结构 | 第16-18页 |
2.1.2 无线Mesh网络特点 | 第18-19页 |
2.2 井下无线Mesh网络 | 第19-21页 |
2.2.1 井下传输环境 | 第19页 |
2.2.2 井下无线Mesh网络结构 | 第19-20页 |
2.2.3 井下无线Mesh网络特点 | 第20-21页 |
2.3 煤矿应急救灾通讯系统 | 第21-27页 |
2.3.1 系统需求 | 第22页 |
2.3.2 系统概述 | 第22-23页 |
2.3.3 各子系统介绍 | 第23-25页 |
2.3.4 系统网络结构 | 第25页 |
2.3.5 Mesh节点设计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煤矿井下应急救灾一体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28-56页 |
3.1 一体化平台的需求概述 | 第28页 |
3.2 一体化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28-30页 |
3.2.1 平台设计要求 | 第28-29页 |
3.2.2 平台架构 | 第29-30页 |
3.3 软硬件开发平台 | 第30-32页 |
3.3.1 移动终端系统选择 | 第30-31页 |
3.3.2 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平台 | 第31-32页 |
3.4 XMPP协议 | 第32-34页 |
3.4.1 XMPP实体和地址空间 | 第32-33页 |
3.4.2 XMPP流和XMPP节 | 第33-34页 |
3.5 交互服务器的设计 | 第34-43页 |
3.5.1 交互服务器架构 | 第34-35页 |
3.5.2 用户管理模块 | 第35-37页 |
3.5.3 XMPP连接模块 | 第37-40页 |
3.5.4 信息传递模块 | 第40-41页 |
3.5.5 服务器高并发设计 | 第41-43页 |
3.6 移动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52页 |
3.6.1 移动客户端架构 | 第43-45页 |
3.6.2 用户登录模块 | 第45-47页 |
3.6.3 定时器模块 | 第47-48页 |
3.6.4 网络监听器模块 | 第48-49页 |
3.6.5 用户界面和逻辑处理模块 | 第49-52页 |
3.7 电脑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4页 |
3.7.1 终端指挥软件界面 | 第52-53页 |
3.7.2 进入子系统功能设计和实现 | 第53-5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人员定位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56-74页 |
4.1 人员定位子系统设计目标 | 第56页 |
4.2 定位方式选择 | 第56-57页 |
4.3 软件开发平台 | 第57-58页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58-59页 |
4.5 关键技术 | 第59-66页 |
4.5.1 地图制作 | 第59-60页 |
4.5.2 地图显示 | 第60-62页 |
4.5.3 地图增加Mesh节点 | 第62-64页 |
4.5.4 定位流程 | 第64-65页 |
4.5.5 客户端接收信息 | 第65-66页 |
4.6 定位子系统功能测试 | 第66-72页 |
4.6.1 测试内容 | 第66页 |
4.6.2 测试环境和Mesh节点部署 | 第66-67页 |
4.6.3 实验设备和节点配置 | 第67-68页 |
4.6.4 系统功能测试和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 煤矿应急救灾通讯系统综合测试 | 第74-86页 |
5.1 测试内容 | 第74页 |
5.2 测试设备 | 第74-75页 |
5.3 测试环境和Mesh节点部署 | 第75-76页 |
5.4 Mesh节点配置 | 第76-78页 |
5.5 骨干Mesh网络的信号强度和带宽测试 | 第78-81页 |
5.6 应急通讯业务测试 | 第81-83页 |
5.7 Mesh网络单跳距离测试 | 第83-85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作者简历 | 第92-9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