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控制机件论文

调节阀机理模型的建模与参数辨识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页
    1.2.气动调节阀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1.目前国内外气动调节阀的研究发展状况第11-12页
        1.2.2.气动调节阀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第12-13页
    1.3.气动调节阀仿真模型的结构第13-15页
    1.4.论文的内容安排第15-16页
第2章 智能定位器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第16-36页
    2.1.智能定位器的结构第16-19页
        2.1.1.智能定位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6-18页
        2.1.2.智能定位器仿真模型的结构第18-19页
    2.2.PID控制模块第19-20页
    2.3.E/P转换模块第20-21页
        2.3.1.E/P转换模块的结构第20页
        2.3.2.E/P转换模块的建模第20-21页
    2.4.E/P转换模块的参数辨识第21-24页
        2.4.1.辨识方法的介绍第21-22页
        2.4.2.辨识方案设计与结果分析第22-24页
    2.5.气动继动器模块第24-28页
        2.5.1.气动继动器模块的结构第25页
        2.5.2.工作状态模型第25-26页
        2.5.3.气体质量流量模型第26-28页
    2.6.小孔等效开口面积模型第28-32页
        2.6.1.实验原理介绍第28-29页
        2.6.2.实验方案设计第29页
        2.6.3.实验结果分析第29-32页
    2.7.气动继动器模块的参数辨识第32-35页
        2.7.1.需要辨识的参数第32页
        2.7.2.辨识方法介绍第32-33页
        2.7.3.辨识方案设计第33页
        2.7.4.辨识结果分析第33-35页
    2.8.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执行机构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第36-56页
    3.1.执行机构的结构第36-38页
        3.1.1.执行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36-37页
        3.1.2.执行机构仿真模型的结构第37-38页
    3.2.气体热力学模型的建模第38-40页
    3.3.阀杆动力学模型的建模第40-42页
    3.4.弹簧刚度系数的参数辨识第42-44页
        3.4.1.辨识方法介绍第42页
        3.4.2.辨识方案设计第42-43页
        3.4.3.辨识结果分析第43-44页
    3.5.阀杆与填料之间摩擦力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第44-53页
        3.5.1.摩擦力模型的建模第44-48页
        3.5.2.辨识方案设计第48-51页
        3.5.3.辨识结果分析第51-53页
    3.6.弹簧预紧力的参数辨识第53-55页
        3.6.1.辨识方法介绍第53页
        3.6.2.辨识方案设计第53-54页
        3.6.3.辨识结果分析第54-55页
    3.7.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阀体的建模第56-62页
    4.1.阀体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56-57页
    4.2.阀体模型的建模第57-61页
        4.2.1 流量模型的建模第57-60页
        4.2.2.不平衡力模型的建模第60-61页
    4.3.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仿真模型准确性验证第62-85页
    5.1.调节阀实验测控平台简介第62-66页
        5.1.1.硬件介绍第62-63页
        5.1.2.软件介绍第63-64页
        5.1.3.开环仿真模型的结构与实验控制信号的介绍第64-66页
    5.2.模型时域性能验证第66-73页
        5.2.1.验证方法介绍第66页
        5.2.2.验证方案设计第66页
        5.2.3.验证结果分析第66-73页
    5.3.模型频域性能验证第73-81页
        5.3.1.验证方法介绍第73-74页
        5.3.2.验证方案设计第74页
        5.3.3.验证结果分析第74-81页
    5.4.模型非线性程度的研究第81-83页
    5.5.仿真模型准确性影响分析第83-84页
    5.6.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6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85页
    6.2 展望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附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型电网频率与电压稳定控制研究
下一篇:不确定条件下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优化调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