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号接收及选择性与灵敏度论文

多天线信号联合接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通信信号的多层次联合处理第14-15页
        1.1.2 多天线信号多参数联合处理第15-16页
    1.2 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1 同步参数的联合估计第16-17页
        1.2.2 多天线信号合成技术第17-20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20-22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22-24页
第二章 符号同步与符号检测的联合处理第24-38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基于参数估计的定时恢复第24-26页
    2.3 无需定时恢复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算法第26-36页
        2.3.1 信号模型与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第26-27页
        2.3.2 EM算法与非完整数据集下的最大似然求解第27-28页
        2.3.3 无需定时恢复的ML符号估计迭代表达式第28-29页
        2.3.4 基于过采样信号的迭代估计式第29-34页
        2.3.5 基于多项式内插函数的迭代估计式第34-36页
    2.4 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基于同步参数与符号信息联合处理的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第38-5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最大似然同步参数估计第38-40页
    3.3 同步参数未知条件下的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第40-46页
        3.3.1 无需定时恢复与载波相位估计的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算法第41-43页
        3.3.2 存在载波频偏条件下的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算法第43-46页
    3.4 仿真分析第46-48页
    3.5 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多天线联合接收信号的联合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第50-66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多天线信号合成技术第50-53页
        4.2.1 符号合成与波形合成结构第50-51页
        4.2.2 多天线信号参数差异估计算法第51-52页
        4.2.3 多天线信号参数差异估计的性能限第52-53页
    4.3 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联合符号检测算法第53-59页
        4.3.1 基于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的多天线信号联合接收第54-56页
        4.3.2 无需信号校准的多天线信号联合符号检测第56-59页
    4.4 与传统合成结构的对比分析第59-63页
        4.4.1 计算复杂度分析第60-61页
        4.4.2 误码率对比分析第61-63页
    4.5 采样率与组阵规模对算法性能的影响第63-65页
    4.6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非均匀组阵信号联合信噪比估计与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第66-80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非等信噪比下的信号合成权值第66-68页
    5.3 信噪比与符号信息的联合最大似然估计算法第68-75页
        5.3.1 符号信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谱密度的联合最大似然估计第69-71页
        5.3.2 基于SAGE的联合最大似然估计算法第71-74页
        5.3.3 基于过采样信号的实现结构第74-75页
    5.4 仿真分析第75-78页
    5.5 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无需定时恢复的联合最大似然信道估计与符号检测第80-94页
    6.1 引言第80页
    6.2 多径传输信道下接收信号模型第80-82页
    6.3 多径传输信道下的最大似然符号检测第82-90页
        6.3.1 基于分数间隔均衡的符号检测第82-84页
        6.3.2 基于的信道估计与符号检测联合最大似然算法第84-88页
        6.3.3 推广到多天线联合接收的情况第88-90页
    6.4 仿真分析第90-92页
    6.5 小结第92-9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94-95页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95-96页
致谢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0页
附录第110-112页
作者简历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荷载和环境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下一篇:薄膜结构的有限质点法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