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 地租理论 | 第16页 |
2.2 地价理论 | 第16-17页 |
2.3 土地发展权理论 | 第17页 |
2.4 征地补偿理论 | 第17-18页 |
3 研究区域及城中村改造状况 | 第18-22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19页 |
3.2 城中村改造状况 | 第19-22页 |
4 洛阳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情况 | 第22-27页 |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概况 | 第22-23页 |
4.2 拆迁前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 第23-24页 |
4.3 拆迁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 第24-25页 |
4.4 拆迁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 第25-27页 |
5 洛阳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6页 |
5.1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5.1.1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比例不合理 | 第27-30页 |
5.1.2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普遍滞后 | 第30-31页 |
5.1.3 村民享受土地增值收益的方式单一 | 第31-32页 |
5.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5.2.1 土地增值收益难以计量 | 第32页 |
5.2.2 村民自主参与程度较低 | 第32-33页 |
5.2.3 项目进展不畅影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进展 | 第33-34页 |
5.2.4 安置模式缺陷影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 第34-35页 |
5.2.5 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监管不力 | 第35-36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36-4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6.2.1 坚持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私公共享”的原则 | 第37-38页 |
6.2.2 明确城中村改造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比例标准 | 第38-39页 |
6.2.3 兼顾效率与公平,创新多种补偿方式 | 第39-40页 |
6.2.4 完善制度,保障城中村改造顺利进行 | 第40页 |
6.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