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关于出口商品结构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2 汇率升值的商品结构调整效应研究 | 第13-16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结构、方法和创新及不足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7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19页 |
2 汇率变动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机理 | 第19-25页 |
2.1 汇率变动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效应-出口汇率弹性角度 | 第19-22页 |
2.2 汇率变动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效应-出口产品成本角度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统计性分析 | 第25-35页 |
3.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 第25-28页 |
3.1.1 人民币REER总体贬值阶段(从1984年到1993年) | 第26-27页 |
3.1.2 人民币REER总体稳中趋升阶段(从1994年到2014年) | 第27-28页 |
3.2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 | 第28-31页 |
3.2.1 出口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变化 | 第29-30页 |
3.2.2 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不同类别产品的占比变动 | 第30-31页 |
3.3 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人民币升值影响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计量分析 | 第35-45页 |
4.1 变量选取和相关数据来源 | 第35-37页 |
4.2 计量模型建立及相关处理方法 | 第37页 |
4.3 计量分析 | 第37-44页 |
4.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37-39页 |
4.3.2 协整检验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 第39页 |
4.3.3 协整关系检验 | 第39-41页 |
4.3.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 第41-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5-50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6-50页 |
5.2.1 维持人民币汇率小幅平稳波动,提高应对汇率风险能力 | 第46-47页 |
5.2.2 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 第47页 |
5.2.3 区别对待不同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 第47-48页 |
5.2.4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 第48-49页 |
5.2.5 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 第49页 |
5.2.6 建立多元化出口市场体系,降低商品出口的汇率风险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