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 ·绿盲蝽寄主分部与发生规律 | 第13-14页 |
| ·绿盲蝽对棉花危害 | 第14页 |
| ·盲蝽饲养 | 第14-15页 |
| ·盲蝽寄主选择行为 | 第15-20页 |
| ·棉盲蝽寄主选择与定位过程 | 第16-17页 |
| ·视觉 | 第17-18页 |
| ·嗅觉 | 第18-19页 |
| ·触觉 | 第19-20页 |
| ·陷阱植物与“PUSH-PULL”策略陷阱植物 | 第20-21页 |
| ·陷阱植物 | 第20-21页 |
| ·Push-pull 策略 | 第21页 |
|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与生态学作用 | 第21-30页 |
| ·植物挥发物的种类与特点 | 第21-25页 |
| ·植物挥发物的特点 | 第25页 |
| ·植物挥发性物质生态学作用 | 第25-30页 |
| ·立题背景 | 第30-32页 |
| ·转 Bt 抗虫棉在我国推广后棉田主要害虫地位变化 | 第30-31页 |
| ·现实意义 | 第31页 |
| ·研究思路与现实意义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不同棉花品种(系)抗盲蝽田间鉴定与评价 | 第32-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供试棉花 | 第32页 |
| ·田间设计及管理 | 第32页 |
| ·田间盲蝽混合种群数量调查 | 第32-33页 |
| ·棉田盲蝽危害级别评价 | 第33页 |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3-34页 |
| ·不同棉花品种间盲蝽种群密度与危害级别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2008 年至 2011 年供试棉花品种盲蝽混合种群动态 | 第34-35页 |
| ·候选棉花各品种(系)盲蝽混合种群发生情况 | 第35页 |
| ·候选棉花各品种(系)盲蝽危害程度评价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不同抗性棉花品种田间盲蝽种群密度差异与室内选择行为差异 | 第38-52页 |
| ·不同棉花品种田间盲蝽种群密度 | 第38-41页 |
| ·供试田块 | 第38页 |
| ·田间处理方法 | 第38-39页 |
| ·田块划分方法 | 第38-39页 |
| ·种植方法 | 第39页 |
| ·田间调查方法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棉田绿盲蝽种群与棉田盲蝽危害级别在田间调查结果 | 第39-41页 |
| ·绿盲蝽成虫不同处理下对不同棉花品种室内选择试验 | 第41-49页 |
| ·供试昆虫 | 第41页 |
| ·供试棉花品种 | 第41页 |
| ·昆虫嗅觉仪 | 第41-42页 |
| ·昆虫饲养方法 | 第42页 |
| ·植株处理方法 | 第42-43页 |
| ·昆虫试验前处理方法 | 第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 ·“Y”型嗅觉仪选择试验结果 | 第44-49页 |
| ·讨论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不同棉花间挥发物差异分析结果与分析 | 第52-80页 |
| ·棉花各生育期、不同时间的挥发性物质收集 | 第52-54页 |
| ·材料、仪器与方法 | 第52-54页 |
| ·棉花各时期、各处理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54-80页 |
| ·仪器、材料与方法 | 第54页 |
| ·材料 | 第54页 |
| ·挥发物定性分析 | 第54-55页 |
| ·数据分析 | 第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80页 |
| 第五章 绿盲蝽对 15 种气味物质标准样品室内选择行为与 EAG 反应结果与分析 | 第80-87页 |
| ·绿盲蝽对棉花挥发物气味标样 EAG 反应试验 | 第80-83页 |
| ·材料、仪器与方法 | 第80-81页 |
| ·试验设置 | 第81页 |
| ·EAG 试验结果 | 第81-82页 |
| ·数据分析 | 第82页 |
| ·讨论 | 第82-83页 |
| ·绿盲蝽对十五种标准样品的选择趋性 | 第83-8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5-86页 |
| ·讨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