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金州新区招商引资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概念阐述 | 第8-9页 |
1.2.1 政府相关概念 | 第8-9页 |
1.2.2 招商引资概念 | 第9页 |
1.3 国内外招商引资的分类 | 第9-12页 |
1.3.1 国内招商引资的分类 | 第9-11页 |
1.3.2 国外招商引资的分类 | 第11-12页 |
1.4 关于招商引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5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转型期金州新区招商引资工作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2.1 金州新区概况 | 第17页 |
2.2 金州新区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现状 | 第17-20页 |
2.2.1 金州新区经济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2.2.2 金州新区招商引资现状 | 第18-20页 |
2.3 金州新区招商引资载体 | 第20页 |
2.4 金州新区招商引资环境 | 第20-22页 |
3 金州新区转型期招商引资的问题分析 | 第22-25页 |
3.1 转型期金州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1.1 政府提出扶持政策,企业不配合 | 第22页 |
3.1.2 小企业不符合扶持政策条件,得到扶持难 | 第22页 |
3.1.3 传统产业结构比重大,产业结构有待提升 | 第22-23页 |
3.1.4 招商主体权责不清,分工不明晰 | 第23页 |
3.1.5 项目审查不严,产业招商不足 | 第23页 |
3.1.6 缺少激励机制,服务意识待提升 | 第23页 |
3.2 转型期金州新区招商引资问题形成原因 | 第23-25页 |
3.2.1 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23-24页 |
3.2.2 政策指标考核体系不合理 | 第24页 |
3.2.3 政府和企业角色混淆 | 第24页 |
3.2.4 综合投资环境需要提升 | 第24-25页 |
4 优化转型期金州新区招商引资的方案设计 | 第25-31页 |
4.1 国内外招商引资的发展经验与比较 | 第25-27页 |
4.1.1 美国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经验 | 第25页 |
4.1.2 新加坡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经验 | 第25-26页 |
4.1.3 各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类型的比较 | 第26-27页 |
4.2 金州新区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 第27页 |
4.3 优化转型期金州新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 | 第27-31页 |
4.3.1 资源分析 | 第27-28页 |
4.3.2 方案设计的原则 | 第28-29页 |
4.3.3 方案设计的目的及内容 | 第29页 |
4.3.4 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 第29-31页 |
5 金州新区转型期招商引资的对策与措施 | 第31-38页 |
5.1 推动科学招商 | 第31-33页 |
5.1.1 转变招商理念 | 第31-32页 |
5.1.2 发挥NGO作用发展中介机构 | 第32-33页 |
5.2 减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 | 第33页 |
5.3 加强监管 | 第33-34页 |
5.3.1 监督投资行为 | 第33-34页 |
5.3.2 监管土地资源 | 第34页 |
5.3.3 监管生态环境 | 第34页 |
5.4 优化地方投资环境 | 第34-36页 |
5.4.1 优化投资硬环境 | 第34-35页 |
5.4.2 优化投资软环境 | 第35-36页 |
5.5 采取措施协助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 第36页 |
5.6 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身功能 | 第36-37页 |
5.7 进行合理的补偿发展和升级改造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