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箱养生池安放及起浮施工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5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2 沉箱养生池安放 | 第12-3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17页 |
2.1.1 沉箱 | 第12-16页 |
2.1.2 养生池 | 第16-17页 |
2.1.3 下潜坑 | 第17页 |
2.2 浮游稳定性计算 | 第17-22页 |
2.3 养生池的具体要求 | 第22-26页 |
2.3.1 地基承载力 | 第22页 |
2.3.2 泥面标高要求 | 第22-23页 |
2.3.3 地基吸附力分析及减少措施 | 第23-26页 |
2.4 沉箱养生池的存放 | 第26-32页 |
2.4.1 拖运 | 第26页 |
2.4.2 出坞、养生池安放 | 第26-27页 |
2.4.3 下潜出坞 | 第27-30页 |
2.4.4 浮游拖运 | 第30-31页 |
2.4.5 养生池安放 | 第31-32页 |
2.5 沉箱在养生池的各种存放状态 | 第32-34页 |
2.5.1 养生池泥面标高过高 | 第32页 |
2.5.2 养生池泥面标高过低 | 第32页 |
2.5.3 养生池地基承载不够导致沉箱沉降过大 | 第32-33页 |
2.5.4 养生池地基吸附力过大 | 第33-34页 |
3 沉箱起浮的一般方法 | 第34-41页 |
3.1 沉箱起浮过程 | 第35-37页 |
3.1.1 清淤施工 | 第35页 |
3.1.2 抽水起浮 | 第35-37页 |
3.2 注意事项 | 第37-38页 |
3.2.1 检查沉箱阀门 | 第37页 |
3.2.2 抽水量控制 | 第37页 |
3.2.3 抽水极限状态 | 第37页 |
3.2.4 沉箱四周淤泥清除的控制 | 第37页 |
3.2.5 防止沉箱猛然起浮高度太大 | 第37-38页 |
3.2.6 防止沉箱倾斜碰撞周边沉箱 | 第38页 |
3.2.7 沉箱浮起后冲洗 | 第38页 |
3.3 应急措施 | 第38页 |
3.4 安全保障 | 第38-41页 |
4 倾斜沉箱的起浮 | 第41-45页 |
4.1 沉箱起浮过程 | 第42-43页 |
4.1.1 清淤施工 | 第42-43页 |
4.1.2 沉箱低边立模或者叠粘土包 | 第43页 |
4.1.3 抽水起浮 | 第43页 |
4.2 注意事项 | 第43-45页 |
4.2.1 抓斗船沉箱周边清淤 | 第44页 |
4.2.2 潜水员沉箱周边清淤 | 第44页 |
4.2.3 模板或者粘土包施工 | 第44页 |
4.2.4 防止沉箱较低端猛然起浮高度太大 | 第44-45页 |
5 最低潮位仍被海水淹没沉箱的起浮 | 第45-53页 |
5.1 沉箱起浮过程 | 第45-51页 |
5.1.1 封仓钢盖板的加工 | 第46-48页 |
5.1.2 沉箱的密封 | 第48-49页 |
5.1.3 抽水起浮 | 第49-51页 |
5.2 注意事项 | 第51-52页 |
5.3 安全保障 | 第52-53页 |
6 浮筒、起重船等助浮措施 | 第53-60页 |
6.1 浮筒助浮施工方法 | 第53-58页 |
6.1.1 浮筒助浮流程 | 第53页 |
6.1.2 浮筒助浮 | 第53-56页 |
6.1.3 主要设备和人员 | 第56-57页 |
6.1.4 注意事项 | 第57页 |
6.1.5 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6.2 起重船助浮施工方法 | 第58-60页 |
6.2.1 起重船助浮流程 | 第58页 |
6.2.2 起重船助浮 | 第58-59页 |
6.2.3 注意事项 | 第59-60页 |
7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