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

高功率激光装置参数测量光学薄膜取样分光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一 引言第13-25页
    1.1 受控惯性约束核聚变第13-15页
    1.2 激光参数测量系统第15-20页
        1.2.1 美国NIF激光参数测量系统第16-19页
        1.2.2 我国高功率激光装置参数测量系统第19-20页
    1.3 激光参数测量高精度低畸变的取样分光技术第20-21页
    1.4 光学薄膜元件在激光参数测量系统中的应用第21-22页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及论文的章节安排第22-25页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意义第22-23页
        1.5.2 论文章节安排第23-25页
二 激光参数测量原理和广义衍射理论第25-31页
    2.1 激光参数测量原理第25-27页
        2.1.1 激光近场分布测量原理第25-26页
        2.1.2 激光能量测量原理第26-27页
        2.1.3 远场焦斑形态测量原理第27页
    2.2 广义衍射理论第27-31页
三 取样分光用光学薄膜的光学特性分析第31-49页
    3.1 增透膜第31-36页
        3.1.1 基频增透膜第31-34页
        3.1.2 三波长增透膜第34-36页
    3.2 高反膜第36-37页
        3.2.1 基频高反膜第36-37页
        3.2.2 三波长高反膜第37页
    3.3 分光膜第37-46页
        3.3.1 基频分光膜第38-43页
        3.3.2 三波长分光膜第43-46页
    3.4 结论第46-49页
四 取样分光用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对光束强度的调制第49-69页
    4.1 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数学模型第49-50页
    4.2 调制光束传输模型及近场均匀性评价函数第50-51页
    4.3 振幅调制型“缺陷”对光束强度分布的调制第51-59页
        4.3.1 振幅调制型“缺陷”模型建立第51-52页
        4.3.2 数值仿真与分析第52-59页
            4.3.2.1 光学元件表面只有一个振幅调制“缺陷”第52-56页
            4.3.2.2 光学元件表面多个振幅调制“缺陷”第56-59页
    4.4 相位调制型“缺陷”对光束光强分布的调制第59-67页
        4.4.1 相位调制型“缺陷”模型建立第60页
        4.4.2 数值仿真与分析第60-67页
            4.4.2.1 光学元件表面有单条划痕第60-63页
            4.4.2.2 光学元件表面有两条不同相对位置的划痕第63-67页
    4.5 结论第67-69页
五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69-70页
    5.2 论文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仪征市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张家港市乡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