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气象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 水文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3 农业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2.4 生态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5 社会经济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2.6 存在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1.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31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5页 |
2.2 水资源特征 | 第25-26页 |
2.3 社会经济特征 | 第26-28页 |
2.4 历史旱情概况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变化环境下阿克苏河流域水循环要素演变特征 | 第31-50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1-35页 |
3.1.1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3.1.2 三次样条函数法 | 第32-33页 |
3.1.3 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 | 第33-34页 |
3.1.4 Yamamoto法 | 第34页 |
3.1.5 最大熵谱分析法 | 第34-35页 |
3.1.6 线性倾向率法 | 第35页 |
3.2 气温变化特征 | 第35-38页 |
3.2.1 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特征 | 第35-37页 |
3.2.2 极端气温年际变化特征 | 第37-38页 |
3.3 降水变化特征 | 第38-41页 |
3.3.1 降雨年际变化特征 | 第38-40页 |
3.3.2 降雨年内变化特征 | 第40-41页 |
3.4 蒸发量变化特征 | 第41-43页 |
3.4.1 蒸发量年际变化特征 | 第41-43页 |
3.4.2 蒸发量年内变化特征 | 第43页 |
3.5 年径流量变化特征 | 第43-47页 |
3.5.1 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 | 第43-46页 |
3.5.2 年径流量年内变化特征 | 第46-47页 |
3.6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评价单元划分及水量平衡分析 | 第50-67页 |
4.1 评价单元划分 | 第50-55页 |
4.2 评价时空尺度选取 | 第55页 |
4.3 水量平衡分析 | 第55-66页 |
4.3.1 山区水量平衡分析 | 第56-58页 |
4.3.2 荒漠区水量平衡分析 | 第58-59页 |
4.3.3 绿洲区水量平衡分析 | 第59-65页 |
4.3.4 流域水量平衡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变化环境下阿克苏河流域干旱评估指标构建 | 第67-80页 |
5.1 干旱指标构建 | 第67-74页 |
5.1.1 山区干旱评价指标 | 第67-69页 |
5.1.2 荒漠干旱评价指标 | 第69-70页 |
5.1.3 绿洲干旱评价指标 | 第70-73页 |
5.1.4 综合干旱评价指标 | 第73-74页 |
5.2 干旱演变规律分析 | 第74-78页 |
5.2.1 山区干旱演变规律 | 第74-75页 |
5.2.2 荒漠区干旱演变规律 | 第75-76页 |
5.2.3 绿洲区干旱演变规律 | 第76-77页 |
5.2.4 综合干旱演变规律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