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外性教育研究历程 | 第10-13页 |
1.2.2 国内性教育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1.3.1 性 | 第14页 |
1.3.2 性教育 | 第14页 |
1.3.3 青春期性教育 | 第14-15页 |
1.3.4 学科渗透性教育 | 第15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1 埃里克森关于人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的理论 | 第17页 |
2.2 赫罗克的青少年性心理四阶段 | 第17-18页 |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8-19页 |
3.1.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3.1.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4章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 第21-34页 |
4.1 性健康教育调查现状 | 第21-23页 |
4.1.1 学校宣传性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 第21页 |
4.1.2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现状 | 第21页 |
4.1.3 学生接受性健康教育的现状 | 第21-23页 |
4.2 高中生对性知识了解情况 | 第23-26页 |
4.2.1 高中生性生理知识了解情况 | 第23-24页 |
4.2.2 相关性概念了解程度 | 第24-25页 |
4.2.3 高中生对艾滋病了解现状 | 第25-26页 |
4.2.4 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危害了解 | 第26页 |
4.3 高中生性心理发育情况 | 第26-27页 |
4.4 不同性别在性心理发育和性生理差异分析 | 第27-31页 |
4.4.1 对黄色淫秽书籍看法 | 第28页 |
4.4.2 对待中学生早恋态度 | 第28页 |
4.4.3 对同性和异性喜欢情况 | 第28-29页 |
4.4.4 对中学生发生性行为态度 | 第29页 |
4.4.5 对贞操的看法 | 第29页 |
4.4.6 对婚前性行为危害了解 | 第29-30页 |
4.4.7 对婚前性行为看法 | 第30页 |
4.4.8 对艾滋病危害了解 | 第30-31页 |
4.5 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4.5.1 对待婚前性行为态度 | 第31页 |
4.5.2 对待中学生性行为态度 | 第31-32页 |
4.5.3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了解 | 第32页 |
4.5.4 对男女生性生理成熟标志了解 | 第32页 |
4.6 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分析 | 第32-34页 |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第6章 建议与对策 | 第36-42页 |
6.1 学校作为主体,加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合作 | 第36-37页 |
6.1.1 学校与学校合作普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 第36页 |
6.1.2 学校与教师合作推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 第36-37页 |
6.1.3 学校与家长合作深化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 第37页 |
6.1.4 学校与学生交流促进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 第37页 |
6.2 生物教师作为主体,加强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 第37-40页 |
6.3 国家利用信息网络加强性健康教育工作 | 第40-4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