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设计的数字化应用研究--以甘泉县贺家沟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课题的提出第10-11页
        1.1.2 对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经验的继承和发展的呼吁第11页
        1.1.3 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发展雨养农业景观第11-12页
        1.1.4 风景园林学科对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经验的研究第12-13页
        1.1.5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经验数字化的原因第13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第14-22页
        1.3.1 概念界定第14-16页
        1.3.2 研究综述第16-22页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22-26页
        1.4.1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3 研究框架第24-26页
2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经验的形成基础第26-40页
    2.1 陕北地区的地域特征第26-33页
        2.1.1 自然条件特征第26-30页
        2.1.2 农业经济特征第30-31页
        2.1.3 历史文化特征第31-33页
    2.2 陕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相关的水生态与水环境问题第33-36页
        2.2.1 陕北地区水生态与水环境的地域困境第33-35页
        2.2.2 陕北地区现代农业景观工程中的涉水生态环境问题第35-36页
    2.3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经验的梳理及其价值总结第36-38页
        2.3.1 功能梳理及其价值第36-37页
        2.3.2 景观梳理及其价值第37页
        2.3.3 文化梳理及其价值第37页
        2.3.4 生态梳理及其价值第37-38页
    2.4 小结第38-40页
3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经验的内容总结第40-60页
    3.1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的基本类型第40-51页
        3.1.1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的划分依据第40-41页
        3.1.2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的基本类型第41-51页
    3.2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的影响因素第51-57页
        3.2.1 土壤及其影响因素第51-53页
        3.2.2 下垫层及其影响因素第53-54页
        3.2.3 植被及其影响因素第54-55页
        3.2.4 降雨及其影响因素第55-56页
        3.2.5 地形及其影响因素第56-57页
    3.3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经验的解译第57-59页
        3.3.1 同质性分析及普遍经验总结第57-58页
        3.3.2 异质性分析及差异性经验总结第58-59页
    3.4 小结第59-60页
4 陕北传统雨养农业景观工程设计的数字化解译与验证程序TRALD的构建第60-94页
    4.1 TRALD程序的构建目标与原则第60-62页
        4.1.1 TRALD程序的构建目标第60-61页
        4.1.2 TRALD程序的构建原则第61-62页
    4.2 TRALD的构建方法——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库建模技术第62-69页
        4.2.1 层次分析法第62-67页
        4.2.2 数据库建模技术第67-69页
    4.3 TRALD的开发过程第69-91页
        4.3.1 影响因子及研究对象的赋值标准第69-89页
        4.3.2 以陕北甘泉县贺家沟为例构造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第89-91页
    4.4 TRALD程序开发说明第91-93页
        4.4.1 程序概述第91页
        4.4.2 程序的适用性与拓展性说明第91-92页
        4.4.3 程序使用过程第92页
        4.4.4 程序维护过程第92-93页
    4.5 小结第93-94页
5 TRALD程序在雨养农业景观设计中的验证与应用——以甘泉县贺家沟为例第94-132页
    5.1 TRALD程序验证与应用的方法第94-95页
        5.1.1 自然条件参数和设计参数的获取第94页
        5.1.2 构思方案(运用TRALD分析并选择最优方案)第94页
        5.1.3 方案完成(TRALD的验证)第94-95页
    5.2 TRALD程序的验证与模拟第95-122页
        5.2.1 甘泉县区域概况第95-98页
        5.2.2 基地范围内数据及参数的获取第98-101页
        5.2.3 TRALD的模拟验证过程第101-122页
        5.2.4 TRALD程序的模拟结论第122页
    5.3 TRALD程序在贺家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第122-131页
        5.3.1 贺家沟的现状分析第122-127页
        5.3.2 TRALD程序在的规划范围内模拟分析第127-130页
        5.3.3 贺家沟的概念性方案设计第130-131页
    5.4 小结第131-132页
6.结论与展望第132-136页
    6.1 结论第132-134页
        6.1.1 研究结论第132-133页
        6.1.2 创新点第133-134页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134-136页
        6.2.1 论文不足之处第134页
        6.2.2 后续研究展望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4页
图录第144-148页
表录第148-152页
附录第152-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性交错桁架钢框架双角钢组合截面弦杆在往复弯曲下的滞回性能研究
下一篇:局部顶送风冷射流与面源羽流相向作用下的混合对流流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