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鹿角方中鹿角蛋白的制备及其对兔膝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4页
    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2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4页
        2.1 骨关节炎第10-11页
        2.2 骨关节炎的治疗第11-12页
        2.3 骨关节炎分子机制第12-14页
第一章 鹿角蛋白单酶解考察第14-29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4-15页
        1.1 实验药材与试剂第14页
        1.2 实验仪器第14-15页
    2 鹿角蛋白的提取及工艺优化第15-20页
        2.1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第15-17页
        2.2 鹿角蛋白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第17-18页
        2.3 正交优化鹿角蛋白提取工艺第18-20页
    3 不同酶对鹿角蛋白的酶解作用第20-24页
        3.1 酶活力测定第20-22页
        3.2 不同酶对鹿角蛋白的水解作用第22-24页
    4 鹿角蛋白及其酶解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第24-27页
        4.1 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第24-26页
        4.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抑制率的测定第26-27页
    5 讨论与小结第27-29页
第二章 鹿角蛋白双酶解响应面法工艺优化第29-42页
    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1.1 药物与试剂第29页
        1.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 双酶解工艺单因素考察第30-33页
        2.1 酶解时间考察第30-31页
        2.3 酶解pH考察第31-32页
        2.4 酶解温度考察第32-33页
        2.5 酶添加比例考察第33页
    3 Box-Behnken试验设计鹿角蛋白酶解双目标响应曲面优化第33-35页
    4 响应模型的方差分析第35-39页
        4.1 蛋白酶解物水解度DH%方差分析第35-37页
        4.2 蛋白酶解物O_2~-·抑制率方差分析第37-39页
    5 响应面拟合检验与最优工艺参数第39-40页
    6 讨论与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酶解对鹿角蛋白肠吸收的影响第42-56页
    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1.1 实验动物第42页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第42-43页
        1.3 实验仪器第43页
    2 实验方法第43-46页
        2.1 溶液配制第43-44页
        2.2 大鼠离体外翻肠囊吸收模型建立第44页
        2.3 肠吸收液中Gly、Hyp的检测第44-46页
        2.4 肠吸收液中总氨基酸含量检测第46页
        2.5 数据处理第46页
    3 结果第46-54页
        3.1 HPLC方法学考察第46-50页
        3.2 鹿角蛋白及鹿角蛋白酶解物中Hyp肠吸收情况第50-51页
        3.3 鹿角蛋白及鹿角蛋白酶解物中Gly肠吸收情况第51-53页
        3.4 鹿角蛋白及鹿角蛋白酶解物中总氨基酸肠吸收情况第53-54页
    4 讨论与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鹿角方对兔膝关节原代软骨细胞的药效作用第56-73页
    1 实验材料第56-57页
        1.1 实验动物第56页
        1.2 药物与试剂第56-57页
        1.3 实验仪器第57页
    2 实验方法第57-61页
        2.1 原代兔膝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第57-59页
        2.2 细胞模型建立第59页
        2.3 药物对IL-1β 诱导细胞炎症模型增殖活力的影响第59-60页
        2.4 药物对H_2O_2诱导软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第60页
        2.5 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药物对细胞内二型胶原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2.6 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糖胺聚糖含量的影响第61页
    3 结果第61-71页
        3.1 体外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第61-64页
        3.2 软骨细胞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判定第64-67页
        3.3 药物对IL-1β诱导细胞炎症模型增殖活力的影响第67-68页
        3.4 药物对H_2O_2诱导软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第68-69页
        3.5 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药物对细胞内二型胶原含量的影响第69-70页
        3.6 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糖胺聚糖含量的结果第70-71页
    4 讨论与小结第71-73页
全文总结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下一篇:斑蝥代谢液中有效组分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