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新疆六种蔷薇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山楂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第11-15页
        1.1.1 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1.2 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 悬钩子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1 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2 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 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3.1 天然抗氧化剂的来源第19-20页
        1.3.2 抗氧化剂的提取方法第20-21页
        1.3.3 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方法第21-22页
    1.4 糖尿病及降血糖药物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1 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4.2 降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第23页
    1.5 研究意义及发展趋势第23-24页
第二章 新疆四种山楂果实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第24-35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24-25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24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24-25页
    2.2 方法第25-28页
        2.2.1 原料处理第25页
        2.2.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2.3 抗氧化活性测定第25-26页
        2.2.4 芦丁和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2.2.5 四种山楂果实总黄酮和芦丁、金丝桃苷提取的单因素实验第27页
        2.2.6 山里红总黄酮提取的正交试验第27页
        2.2.7 统计分析第27-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2.3.1 标准曲线的测定第28页
        2.3.2 HPLC测定芦丁、金丝桃苷的含量第28-29页
        2.3.3 四种山楂果实黄酮提取和芦丁、金丝桃苷含量的单因素试验结果第29-32页
        2.3.4 正交试验结果第32-33页
        2.3.5 四种山楂果实总黄酮和芦丁、金丝桃苷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33页
    2.4 结论与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新疆四种山楂果实黄酮纯化工艺的优化第35-40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35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35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35页
    3.2 方法第35-37页
        3.2.1 山楂总黄酮的提取第35页
        3.2.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35页
        3.2.3 芦丁和金丝桃苷含量测定第35页
        3.2.4 抗氧化活性测定第35页
        3.2.5 四种山楂黄酮纯化工艺的研究[129]第35-36页
        3.2.6 HPD722对四种山楂果实黄酮的纯化效果第36-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3.3.1 大孔树脂的筛选第37页
        3.3.2 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7-38页
        3.3.3 上样流速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8页
        3.3.4 树脂柱径高比例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第38页
        3.3.5 乙醇体积分数对解吸率的影响第38页
        3.3.6 HPD722型大孔树脂对四种山楂果实黄酮的纯化效果第38-39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39-40页
第四章 黑果悬钩子化学成分及其PTP1B抑制活性的研究第40-44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40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40页
        4.1.2 仪器设备第40页
    4.2 方法第40-41页
        4.2.1 提取和分离第40-41页
        4.2.2 PTP1B抑制活性测定第4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1-42页
        4.3.1 结构鉴定第41-42页
        4.3.2 PTP1B抑制活性筛选第42页
    4.4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第五章 树莓化学成分及其PTP1B抑制活性第44-48页
    5.1 材料与设备第44页
        5.1.1 材料与试剂第44页
        5.1.2 仪器设备第44页
    5.2 方法第44-45页
        5.2.1 提取分离第44-45页
        5.2.2 PTP1B抑制活性测定第4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5.3.1 结构鉴定第45-47页
    5.4 结论与讨论第47-48页
第六章 讨论及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附录第55-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69页
附件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西昆仑山单子叶植物研究
下一篇: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甘草属植物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渐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