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2 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工业化基本内涵第16页
    2.2 理论基础第16-20页
        2.2.1 霍夫曼经济定理第16-17页
        2.2.2 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理论第17页
        2.2.3 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第17-20页
3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现状第20-26页
    3.1 山西省概况第20页
    3.2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现状第20-23页
        3.2.1 经济发展现状第20页
        3.2.2 工业化发展进程第20-21页
        3.2.3 工业化发展现状特点第21-23页
    3.3 山西省工业化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3.3.1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第23页
        3.3.2 对外开放程度过低,产业发展受限第23-24页
        3.3.3 资源消耗过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第24-26页
4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6-32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6-27页
        4.1.1 可比性第26页
        4.1.2 科学性第26页
        4.1.3 系统性第26-27页
    4.2 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的确定第27-29页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7-29页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9页
    4.3 工业化发展综合测评模式第29-32页
5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区域差异第32-44页
    5.1 单一指标下山西省工业化发展区域差异第32-36页
        5.1.1 经济水平区域差异第33页
        5.1.2 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第33-34页
        5.1.3 工业结构区域差异第34页
        5.1.4 空间结构区域差异第34-35页
        5.1.5 就业结构区域差异第35-36页
    5.2 综合指标下山西省地级市工业化区域差异第36-44页
        5.2.1 山西省各地区工业化发展进度比较第38-39页
        5.2.2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速度比较分析第39-42页
        5.2.3 山西省各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征第42-44页
6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第44-52页
    6.1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区域差异分析第44-45页
    6.2 山西省工业化发展区域差异客观成因分析第45-46页
        6.2.1 自然资源条件第45页
        6.2.2 工业区位第45-46页
        6.2.3 社会分工第46页
    6.3 山西省工业化区域差异的主观原因分析第46-52页
        6.3.1 政府政策第46-47页
        6.3.2 经济结构调整第47-48页
        6.3.3 城镇化水平第48-49页
        6.3.4 经济外向化程度第49页
        6.3.5 人力资本集聚第49-52页
7 山西省工业化协调发展基本对策第52-56页
    7.1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52页
    7.2 构建科学的劳动地域分工,加强区域内外的合作交流第52-53页
    7.3 提升产业关联度,开拓多元化的工业发展模式第53-54页
    7.4 加强主导产业地位,强化区域经济辐射作用第54页
    7.5 通过多种优惠政策,提高工业化发展层次第54-56页
8 结论与不足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忻州市刑事案件的犯罪地理学分析
下一篇:山西省侯马市城市空间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