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坚果类(壳果类)论文--榧论文

香榧假种皮光合特性及其对种子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5页
    1.1 植物非叶器官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第8-13页
        1.1.1 非叶器官光合作用的生理基础第8-11页
        1.1.2 非叶器官光合作用的分子学机理第11-12页
        1.1.3 非叶光合器官光合作用的大小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第12-13页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1.2.2 香榧光合特性研究第13页
        1.2.3 香榧的生长发育情况第13-1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0页
    2.1 研究方法第15页
        2.1.1 试验材料第15页
        2.1.2 试验设计第15页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5-19页
        2.2.1 生长指标的测定第15-16页
        2.2.2 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测定第16-17页
        2.2.3 氮含量的测定第17页
        2.2.4 RuBPC活性测定第17-18页
        2.2.5 果实光合作用对自身发育碳源的相对贡献率第18页
        2.2.6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第18页
        2.2.7 假种皮喷施DCMU(光合抑制剂)对其种子形态及品质的影响第18-19页
    2.3 数据分析第19-2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0-31页
    3.1 种子的发育过程第20-22页
    3.2 香榧种子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第22-24页
    3.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第24-25页
    3.4 假种皮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体结构变化第25-27页
    3.5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和氮含量的变化第27页
    3.6 假种皮氮含量和Pgmax的关系第27-28页
    3.7 相同光强下假种皮和叶片的光合速率的比较第28-29页
    3.8 假种皮光合作用对种仁所需碳源的相对贡献率第29-30页
    3.9 喷施DCMU的作用第30-31页
第四章 讨论第31-35页
    4.1 种子的生长发育第31页
    4.2 香榧假种皮的光合特性第31-33页
    4.3 假种皮光合作用对种子发育的相对贡献率第33-3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35-37页
    5.1 结论第35-36页
    5.2 展望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7页
缩略词表第47-48页
个人简介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调查与防治分析
下一篇:雷竹F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