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2.1 齿轮接触动力学分析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2 齿轮修形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2.3 轮边减速齿轮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轮边减速传动原理及参数化建模 | 第19-27页 |
2.1 轮边减速器概述 | 第19页 |
2.2 轮边减速器的总体选型及分析 | 第19-21页 |
2.3 轮边减速器的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2.3.1 轮边减速器结构和传动过程 | 第21-22页 |
2.3.2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均载方案设计 | 第22-23页 |
2.4 轮边减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参数化模型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轮边减速齿轮静态接触分析 | 第27-45页 |
3.1 HERTZ接触理论 | 第27-29页 |
3.2 接触分析有限元法 | 第29-31页 |
3.2.1 接触类型与方式 | 第29-30页 |
3.2.2 接触算法 | 第30-31页 |
3.3 ANSYS接触单元有效性验证 | 第31-33页 |
3.3.1 两圆柱体接触的Hertz理论计算 | 第31页 |
3.3.2 两圆柱体接触有限元计算 | 第31-33页 |
3.4 轮边减速齿轮非线性接触静力分析 | 第33-38页 |
3.4.1 轮边减速齿轮有限元模型 | 第33-34页 |
3.4.2 定义边界条件及施加载荷 | 第34-35页 |
3.4.3 求解及分析 | 第35-38页 |
3.5 不同摩擦状态对轮边减速齿轮接触的影响分析 | 第38-44页 |
3.5.1 考虑摩擦时齿轮轮齿受力分析 | 第38-39页 |
3.5.2 考虑摩擦时齿轮接触应力理论计算 | 第39-42页 |
3.5.3 考虑摩擦时轮边齿轮接触有限元分析 | 第42-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轮边减速齿轮非线性动力学接触分析 | 第45-63页 |
4.1 非线性接触动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 第45-46页 |
4.2 轮边减速齿轮非线性动力学接触分析 | 第46-52页 |
4.2.1 齿轮瞬态动力学分析前处理 | 第46-48页 |
4.2.2 动态接触有限元分析求解及结果分析研究 | 第48-52页 |
4.3 考虑摩擦时轮边减速齿轮非线性动力学接触分析 | 第52-62页 |
4.3.1 齿面摩擦对齿轮动态接触性能的影响 | 第52-56页 |
4.3.2 负载对齿轮动态接触性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4.3.3 转速对齿轮动态接触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轮边减速齿轮修形研究 | 第63-77页 |
5.1 齿轮修形的目的和方法 | 第63-66页 |
5.1.1 齿廓修形的原理和方法 | 第64-65页 |
5.1.2 齿向修形的原理和方法 | 第65-66页 |
5.2 轮边减速齿轮修形分析 | 第66-71页 |
5.2.1 修形方案分析 | 第66-67页 |
5.2.2 太阳轮齿向修形 | 第67-69页 |
5.2.3 行星轮齿廓修形 | 第69-71页 |
5.3 轮边减速齿轮修形有限元分析 | 第71-75页 |
5.3.1 修形前后动态接触性能分析 | 第71-73页 |
5.3.2 修形前后齿宽方向应力分布 | 第73-74页 |
5.3.3 修形前后传动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