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物理学论文--土壤水分论文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与PLC自动灌溉系统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土壤墒情监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作物需水量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4 PLC技术在灌溉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9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9-23页
    2.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材料第19页
    2.2 试验方案与设计第19-21页
    2.3 测试项目与方法第21页
    2.4 基本数据资料的收集第21页
    2.5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第21-23页
3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及水分动态研究第23-35页
    3.1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第23-24页
    3.2 土壤墒情监测点布设及精度研究第24-28页
        3.2.1 土壤墒情监测点布设原则第24页
        3.2.2 土壤墒情监测点位置确定原则第24-25页
        3.2.3 土壤含水量垂向测点布设原则第25页
        3.2.4 土壤墒情监测方法及原理第25-27页
        3.2.5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精度对比第27-28页
    3.3 土壤水分传感探头布设研究第28-31页
        3.3.1 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检验第28-29页
        3.3.2 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第29-30页
        3.3.3 不同土层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第30-31页
    3.4 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5页
4 土壤墒情监测和灌溉预报模型研究第35-47页
    4.1 数据分类第35-36页
        4.1.1 数据的来源与收集第35页
        4.1.2 数据分类方法第35页
        4.1.3 数据分类结果第35-36页
    4.2 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模型的研究第36-45页
        4.2.1 有效降雨量的计算第36-37页
        4.2.2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第37-40页
        4.2.3 实测腾发量和作物系数的计算第40-41页
        4.2.4 作物需水量模型的检验第41-44页
        4.2.5 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模型的构建第44-45页
    4.3 灌溉预报模型研究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PLC自动灌溉系统设计与应用第47-63页
    5.1 系统总体设计第47-49页
        5.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第47-48页
        5.1.2 系统开发流程设计第48-49页
    5.2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49-52页
        5.2.1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第49-50页
        5.2.2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50-52页
    5.3 系统硬件设计第52-53页
        5.3.1 系统硬件概述第52页
        5.3.2 系统硬件选型第52-53页
    5.4 系统软件设计第53-56页
        5.4.1 软件交互界面的实现第53页
        5.4.2 数据接收和处理模块软件的设计第53-55页
        5.4.3 系统软件程序设计第55-56页
    5.5 PLC自动灌溉系统在杨桥灌区的应用第56-63页
        5.5.1 杨桥灌区的概况第56-57页
        5.5.2 杨桥灌区信息分类第57-59页
        5.5.3 杨桥灌区程序及运行结果第59-62页
        5.5.4 PLC自动灌溉系统的应用结果第62-6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问题与展望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下一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河南段水质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