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一、关于土地征用问题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关于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土地征用 | 第14-17页 |
一、土地征用的涵义和界定 | 第14页 |
二、土地征用的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三、土地征用的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和土地征用补偿理论 | 第15-17页 |
四、土地征用的执行主体:地方政府 | 第17页 |
第二节 行政问责的制度安排 | 第17-23页 |
一、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涵义 | 第17-19页 |
二、行政问责制度的理论依托 | 第19-21页 |
三、行政问责制度的一般原则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土地征用与行政问责的相互联系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征用中行政问责现状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土地征用中实施行政问责的背景 | 第24-26页 |
一、土地征用的背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 第24-25页 |
二、实施行政问责的背景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实施行政问责的总体现状 | 第26-29页 |
一、中央行政问责力度的加大 | 第26-27页 |
二、地方行政问责规范的构建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实施行政问责的成效所在 | 第29-32页 |
一、冲击旧有的陈腐观念 | 第29-30页 |
二、改善地方政府的形象 | 第30页 |
三、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 | 第30-31页 |
四、加深官员的自律意识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土地征用中行政问责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44页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第32-40页 |
一、公民问责存在障碍 | 第32-33页 |
二、问责客体职责权限划分模糊 | 第33-35页 |
三、问责范围较窄 | 第35-36页 |
四、问责中的三"重"三"轻" | 第36-38页 |
五、问责配套制度的缺失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成因的分析 | 第40-44页 |
一、普通公民参与问责意识的薄弱 | 第41页 |
二、政府人员契约意识的不足 | 第41-42页 |
三、地方政府价值判断的失误 | 第42页 |
四、地方政府三重结构上的原因 | 第42-43页 |
五、行政集体领导的弊端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征用中行政问责的健全之道 | 第44-57页 |
第一节 重塑行政问责文化 | 第44-46页 |
一、行政问责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 第44-45页 |
二、重塑行政问责文化的路径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强化异体问责机制 | 第46-49页 |
一、强化地方人大问责 | 第46-47页 |
二、健全司法机关问责 | 第47页 |
三、加强新闻媒体问责 | 第47-48页 |
四、促进公民参与问责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合理界定职能 | 第49-51页 |
一、合理定位地方政府的职能 | 第50-51页 |
二、明确规定政府人员的职责 | 第51页 |
第四节 实施征地绩效评估 | 第51-53页 |
一、绩效评估的构成要素 | 第51-52页 |
二、绩效评估的功能所在 | 第52页 |
三、政府征地绩效评估的维度 | 第52-53页 |
第五节 加快问责法制化进程 | 第53-54页 |
第六节 完善问责配套制度 | 第54-57页 |
一、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行政决策机制 | 第54-55页 |
二、行政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 | 第55页 |
三、完善行政问责的救济制度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