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我国及山东省当前小麦的生产与消费形势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粮食面积、产量双降,种植结构调整较大 | 第10页 |
1.2.2 国内粮食供需总体宽松,库存压力大 | 第10页 |
1.2.3 供给侧改革下,国内粮食价格总体弱势下行 | 第10-11页 |
1.2.4 粮食进口总量同比下降,但仍保持高位 | 第11页 |
1.2.5 国际粮价总体震荡走弱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平房仓储期间小麦感官的变化 | 第13页 |
1.3.2 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 第13-14页 |
1.3.3 小麦品质的变化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山东省辖区平房仓储藏小麦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17-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2.2.1 主要储粮技术应用情况 | 第18-19页 |
2.3 主要措施和经验 | 第19-20页 |
2.3.1 菱镁板架空隔热改造 | 第19-20页 |
2.3.2 空调控温技术 | 第20页 |
2.3.3 内环流控温技术 | 第20页 |
2.4 储藏技术应用效果 | 第20-29页 |
2.4.1 技术应用对温湿度的影响 | 第20-23页 |
2.4.2 技术应用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3 技术应用对粮食质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4 控温效果分析 | 第25-29页 |
2.5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平房仓小麦储藏过程中其质量与储藏品质指标的变化 | 第31-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3.1.1 供试仓房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3.1.2 储粮基本情况 | 第32页 |
3.1.3 样品扦取方法 | 第32页 |
3.1.4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3.1.5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3.1.6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3.1.7 统计数据与分析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3.2.1 小麦容重、杂质、不完善粒和气味色泽的变化 | 第35-36页 |
3.2.2 小麦水分变化 | 第36-38页 |
3.2.3 小麦脂肪酸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 第38-39页 |
3.2.4 小麦降落数值变化规律研究 | 第39-40页 |
3.2.5 小麦SDS沉降值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40页 |
3.2.6 小麦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3.2.7 小麦面筋吸水率的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3.2.8 小麦品尝分值的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3.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平房仓储藏条件下小麦加工品质的变化 | 第45-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4.1.1 供试仓房基本情况 | 第45页 |
4.1.2 储粮基本情况 | 第45页 |
4.1.3 样品扦取方法 | 第45页 |
4.1.4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4.1.5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4.1.6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4.1.7 统计数据与分析 | 第4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4.2.1 小麦出粉率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47页 |
4.2.2 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变化规律研究 | 第47-48页 |
4.2.3 小麦粉质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48-49页 |
4.2.4 小麦拉伸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49-51页 |
4.3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5.1 山东辖区平房仓储藏小麦的措施与应用效果 | 第53页 |
5.2 小麦储藏期间质量与储藏品质指标的变化 | 第53页 |
5.3 小麦储藏期间加工品质的变化 | 第53-54页 |
5.4 小麦储藏的措施与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