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评估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前后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7-1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1.1 研究对象分组 | 第20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2.2 一般资料收集 | 第20-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2.3.1 仪器及观察指标 | 第21页 |
2.4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法 | 第21-24页 |
2.4.1 房间隔缺损 | 第21-22页 |
2.4.2 室间隔缺损 | 第22-23页 |
2.4.3 动脉导管未闭 | 第23-24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24-2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5-37页 |
3.1 基线资料分析 | 第25-27页 |
3.2 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 | 第27-30页 |
3.2.1 封堵器评估 | 第27-28页 |
3.2.2 青年组手术前后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 | 第28页 |
3.2.3 老年组手术前后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 | 第28-30页 |
3.3 青年组与老年组手术前后疗效对比 | 第30-32页 |
3.3.1 ASD | 第30-31页 |
3.3.2 PDA | 第31-32页 |
3.4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评估 | 第32-37页 |
3.4.1 PH评估 | 第32-33页 |
3.4.2 术前PH分级评估 | 第33-34页 |
3.4.3 术后PH分级评估 | 第34-3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7-42页 |
4.1 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37页 |
4.2 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学 | 第37-39页 |
4.3 老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选择 | 第39页 |
4.4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 第39-42页 |
第5章 不足与展望 | 第42-43页 |
5.1 创新性 | 第42页 |
5.2 局限性 | 第42页 |
5.3 展望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综述 | 第50-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