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3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3-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概念释义 | 第20-21页 |
2.2 产业联盟理论 | 第21-23页 |
2.2.1 产业联盟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产业联盟的治理思想和理论模型 | 第21-23页 |
2.3 联盟网络形成与演化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2.3.1 基于网络治理理论形成的联盟网络 | 第23页 |
2.3.2 联盟网络形成与演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2.4 社会网络分析在联盟网络演化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2.4.1 作为工具的社会网络分析 | 第26-27页 |
2.4.2 社会网络分析在联盟网络演化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2.5 企业创新能力理论综述 | 第28-30页 |
2.5.1 企业创新能力概念释义 | 第28页 |
2.5.2 联盟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综述 | 第28-30页 |
3 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结构与演化 | 第30-38页 |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结构构成与运作 | 第30-32页 |
3.1.1 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结构构成 | 第30-31页 |
3.1.2 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合作运行 | 第31页 |
3.1.3 联盟网络内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 | 第31-32页 |
3.1.4 联盟网络内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 | 第32页 |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结构演化的动力因素 | 第32-35页 |
3.2.1 战略性新产业联盟网络结构优化的内外动力因素 | 第33-35页 |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结构演化特征 | 第35-36页 |
3.3.1 形成以“政府-科研机构-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多中心网络 | 第35-36页 |
3.3.2 改善联盟网络中组织成员的结构位势及弱化“偏好选择” | 第36页 |
3.3.3 优化联盟网络成员构成比例 | 第36页 |
3.4 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结构演化形成 | 第36-38页 |
4 基于联盟网络结构演化下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 第38-46页 |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 第38-39页 |
4.2 联盟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制 | 第39-40页 |
4.3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结构演化下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机理 | 第40-43页 |
4.3.1 联盟网络结构演化下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助力 | 第41-42页 |
4.3.2 联盟网络结构演化下的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撑 | 第42-43页 |
4.3.3 联盟网络结构演化下的创新能力提升的保障 | 第43页 |
4.4 网络结构演化下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选择 | 第43-46页 |
4.4.1 基于横向网络结构下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 第44-45页 |
4.4.2 基于纵向联盟网络结构下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 第45-46页 |
5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联盟网络结构演化过程 | 第46-49页 |
5.1 形成阶段 | 第46页 |
5.2 进入阶段 | 第46-47页 |
5.3 稳定阶段 | 第47页 |
5.4 深化阶段 | 第47-49页 |
6 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网络案例分析 | 第49-57页 |
6.1 案例研究选择依据 | 第49页 |
6.2 案例产业简介 | 第49-50页 |
6.3 大飞机产业网络结构演化过程及创新能力形成 | 第50-52页 |
6.3.1 中国大飞机产业联盟网络形成的发展历程 | 第50-52页 |
6.3.2 大飞机产业联盟网络结构演化的形成 | 第52页 |
6.4 大飞机产业联盟网络结构演化的分析 | 第52-55页 |
6.4.1 政府--科研机构--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产业联盟网络 | 第52-54页 |
6.4.2 大飞机产业联盟网络组织结构及结构位势分析 | 第54-55页 |
6.5 大飞机联盟网络内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选择 | 第55-57页 |
6.5.1 横向联盟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 第55-56页 |
6.5.2 纵向联盟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 第56-57页 |
7 推动网络结构优化下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7.1 协调联盟网络结构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57-58页 |
7.1.1 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的网络机制 | 第57-58页 |
7.1.2 改进政府对联盟网络发展的管理 | 第58页 |
7.2 积极培育联盟网络中的企业创新能力 | 第58-59页 |
7.2.1 突出政府及科研机构的作用 | 第58页 |
7.2.2 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 第58-59页 |
7.3 完善联盟网络结构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环境 | 第59页 |
7.3.1 创新政策的支持 | 第59页 |
7.3.2 完善制度建设 | 第59页 |
7.4 优化联盟网络中的组织结构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 第59-61页 |
7.4.1 大力扶持联盟网络中的核心企业 | 第59-60页 |
7.4.2 推进战略性产业联盟网络内横向及纵向提升创新能力的形成。 | 第60-61页 |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8.2 本文不足及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