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水稻花发育研究概况 | 第11-20页 |
1.1 单双子叶植物花器官形态结构的差异 | 第11-12页 |
1.2 水稻颖花发育过程 | 第12-13页 |
1.3 花器官发育的经典模型 | 第13-16页 |
1.3.1 "ABC"模型 | 第13-14页 |
1.3.2 "ABCD"模型 | 第14页 |
1.3.3 "ABCDE"模型 | 第14-15页 |
1.3.4 "四因子"模型 | 第15-16页 |
1.4 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研究 | 第16-20页 |
2 水稻颖花突变体的研究 | 第20-24页 |
2.1 水稻颖花突变体的来源 | 第21-22页 |
2.2 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的研究 | 第22-23页 |
2.3 水稻花器官特异性突变体的研究 | 第23-24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水稻DNA提取、PCR扩增、PAGE和银染显色法 | 第25页 |
2.2.2 遗传分析 | 第25页 |
2.2.3 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25页 |
2.2.4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5-26页 |
2.2.5 基因定位 | 第26页 |
2.2.6 候选基因的预测与获得 | 第26页 |
2.2.7 候选基因测序分析 | 第26-27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3.1 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分析 | 第27-29页 |
3.2 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29-30页 |
3.3 水稻颖花突变基因的初步定位和精细定位 | 第30-34页 |
3.4 候选基因的预测 | 第34页 |
3.5 候选基因的测序分析 | 第34-36页 |
四 讨论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附录A 候选基因测序设计的引物 | 第45-46页 |
附录B 常用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46-48页 |
附录C PCR产物回收、连接、转化方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