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地方税法律体系之完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四)创新之处及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12-13页 |
一、地方税与地方税法律体系 | 第13-20页 |
(一)地方税之法律界定 | 第13-14页 |
1.地方税体现了一种分配关系 | 第13页 |
2.地方税与中央税是相对应的概念 | 第13-14页 |
3.地方税是一种税权 | 第14页 |
(二)地方税法律体系 | 第14-15页 |
1.收入体系 | 第14页 |
2.制度体系 | 第14-15页 |
3.税权体系 | 第15页 |
4.征管体系 | 第15页 |
(三)构建地方税法律体系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1.分权制衡理论 | 第15-16页 |
2.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7页 |
(四)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的理论原则 | 第17-20页 |
1.马斯格雷夫的七原则 | 第18页 |
2.杰克·M·明孜的五原则 | 第18页 |
3.塞利格曼的三原则 | 第18-20页 |
二、我国地方税法律体系的现状 | 第20-24页 |
(一)税种划分不合理 | 第20页 |
(二)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 | 第20-21页 |
(三)法律制度体系化不够 | 第21-23页 |
(四)征管权设计不够规范 | 第23-24页 |
三、营改增带来的挑战 | 第24-27页 |
(一)主体税种不复存在 | 第24-25页 |
(二)税源控管难度加大 | 第25页 |
(三)转移支付制度亟待调整 | 第25页 |
(四)征管权分配失去平衡 | 第25-27页 |
四、国外模式及启示 | 第27-31页 |
(一)不同国家分税制模式考察 | 第27-29页 |
1.美国 | 第27页 |
2.法国 | 第27-28页 |
3.日本 | 第28页 |
4.加拿大 | 第28-29页 |
(二)各国分税制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 第29-31页 |
1.税权划分要适合本国国情 | 第29-30页 |
2.合理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 | 第30页 |
3.注重税收立法 | 第30-31页 |
五、主体税种的选择 | 第31-37页 |
(一)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税种 | 第31-33页 |
(二)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税种 | 第33-34页 |
(三)以消费税为主体税种 | 第34-36页 |
(四)以土地增值税为主体税种 | 第36-37页 |
六、完善地方税法律体系的路径 | 第37-43页 |
(一)加快税收立法步伐 | 第37页 |
(二)赋予省级政府适度税权 | 第37-39页 |
(三)以培育主体税种为重点完善税种体系 | 第39-40页 |
1.加快培育主体税种 | 第39页 |
2.完善配套税种 | 第39-40页 |
(四)实现税收控管模式转变 | 第40-41页 |
(五)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